北碚重游記(3)
北碚的本源
? ? ? ?“悠然見南山”這半句詩用來描述北碚實在是很貼切,因為走在北碚的街上目光總是能和遠處的縉云山不期而遇(雖說縉云山是在北碚的西北邊),而且心里并沒有過多的不期而遇的驚訝,只有相看兩不厭的欣喜。此外,看到縉云山云霧繚繞,我也想起了若干年前在山上吃過的竹筒糯米飯,現(xiàn)在想來依舊是回味無窮。哈!難道其實我并沒有吃飽?

? ? ? ?在由西部科學院舊址前往盧作孚紀念館的路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北碚的嘉陵江。說來可笑,自詡不是北碚過客,北碚下半城和嘉陵江岸我卻一次都沒有來過。初顯現(xiàn)的是嘉陵江小三峽的溫塘峽口,論險要和壯美當然比不上長江三峽的夔門,可是比夔門看來更秀氣。接著是一條延伸到江心的白石梁,因為是枯水季節(jié),所以石梁還很寬闊,而江心處還有一神似龜鱉探頭出水的孤石礁。石梁上凈是些斜巖層,目測是一處背斜地貌的一部分。(文科生的自信?)

? ? ? ?其實北碚本來指的就是這處背斜地貌,這條伸入江心的白石梁。它本名白魚石或白碚,“碚”這個字古意為水從石頭間蜿蜒流過,只是四川話里頭讀白為北,逐漸變?yōu)楸表铡A碛幸徽f,指因為白碚在重慶以北所以改白為北,不過我想除了打麻將的時候,這一帶的人對東南西北有那么了解嘛?石梁挺大,然而上面崎嶇難行,就不下去近看了。

北碚的風貌
? ? ? ?的確是認真地觀摩了西部科學院舊址和盧作孚紀念館,然而估計這個網(wǎng)站有一打以上的UP主介紹盧作孚經(jīng)營實業(yè)和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事跡比我講的出色,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不過我想要說的是,那個年代鄉(xiāng)村建設(shè)覆蓋過的地方不少,然而不僅成功,而且其成果到今天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北碚大概也是僅有的幾處地方之一吧。
? ? ? ?北碚的下半城就是“你能品味的鄉(xiāng)村建設(shè)成果”,尤其是街道布局,雖說建筑設(shè)施的“舊酒”早已被撇去,但街道布局這個“舊瓶”還在。街道都是四四方方呈直角交叉的,而且正因為街道圈出的街區(qū)小,才真可以被稱為棋盤式的街道。以今天汽車文明的視角看,這些街道的確是窄了些,但想必當年這些四通八達的街道是斷不至于水泄不通了。

? ? ? ?據(jù)說北碚的街道布局模仿的是高度歐化的青島。因而當后人決定推倒舊建筑,興建起帶有紅磚騎樓,淡黃色外立面和小陽臺的歐式樓房時,小巧的街道與這些樓房配合得天衣無縫,毫無違和感,就好像在規(guī)劃建設(shè)這些街道的時候就已預料到了有一天會在街邊建起“真正歐式”的樓房。

? ? ? ?不過街道的名字還是中式的,比如“北京路”“上海路”,是抗戰(zhàn)時期為了紀念淪陷的城市而改的街道名,和上海的情況大不一樣。
? ? ? ?信步走到朝陽路一帶,見當年同樣模仿青島建起的街心花園尚存,街心花園里的梧桐樹卻是長的老高,在春天的和煦中招搖著它們嫩綠的新葉。街心花園里許多人或坐或站,不過我卻一點也不覺得擁擠或者急迫。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