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而思今,察人而知己,論大局觀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大局觀問題。
大家很多都喜歡看三國,可能大多喜歡里面的謀士猛將,這些確實看的很爽,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能左右一個集團最后勝負手的最大比例的因素,大局觀。
三國初期,曹操壓倒性優(yōu)勢,破劉備于江夏,當時孔明因為走投無路聯吳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是隨后就犯了自我英雄主義的臭毛病中,我們只論演義,大家可能都認為周瑜妒賢嫉能,胸懷不大,雖然真實可能真的并非如此,但我想說的是孔明何嘗不是,細看過三國雙熊斗法的都知道,孔明也不是啥省油的燈,斗氣你是贏了,把周瑜耍的吐血而亡,那又怎樣。其實就此埋下了禍根,東吳此時已經主觀情緒上恨上了蜀,后面的荊州事件也是耍小聰明,白臉紅臉使勁唱。沒有這些,蜀攻魏時就不會被襲后方,關羽也不會死,那連鎖的就是劉備不會立馬急著伐吳,也不會夷陵之戰(zhàn)損失太多的有生力量,隨后張飛也間接被害死。那可能很早就能有大量儲備去攻魏,那時候攻魏成功率要大很多,大概率能拿下,后面為了休養(yǎng)生息拖了太久,孔明直接都老了一截了。加上人才也幾近凋零,實實在在的全是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你說你沒事刺激人家干啥,你那時都很弱,你又不能吞吳,為什么要激怒別人,后面既然要伐魏肯定要安撫好盟友啊,又是搞周瑜,又是占孫權妹子便宜,又是搶荊州時爾虞我詐。周瑜確實狹隘,但是你得拎得清吧,這兩貨整天斗法,沒一點大局觀,尤其是周瑜為了搶荊州還想著假道滅虢,你就直接去取西川不行么,對蜀國還能成包圍之勢,也斷了蜀國的發(fā)展。這兩貨真的,整天為了眼前利益爾虞我詐,難怪最后三國歸晉。如果周瑜不死,魏國真的坐山觀虎斗就能贏了,你說你之前要被滅,人家怎么說也是算救你的,至于后面搞的撕破臉皮么。加上關羽這些裝逼犯,簡直加速斷送結盟,沒一個為了大義有犧牲精神的。魯肅人家自始至終就是拋棄這些小把戲,堅決誠意的結盟,這些不都是那些當政者所缺少的么??酌髦荑ぶ髡娴氖怯之斢至?,其實自己都是自私短淺之輩,非要表現的忠君愛國,要是真的為了國家的出路,豈能為一己私欲而毀大義,其實都是英雄主義的沙雕。
知古思今,往大里說,已和諧
人一定要有大局觀,什么時代做什么事,如今時代,已和諧
最后再引用魯肅一句話,魏強則聯蜀,蜀強則聯魏,不能等,要主動聯合,尋找平衡,千萬別讓某些人一家獨大,那樣必有弱肉強食。關鍵還是要舍棄些自身利益,或者放下架子,小心思,這樣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