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這套娃呢。霍爾海雅可能的原型的可能的原型——鳳尾綠咬鵑
? 老尸參上!
? 原計劃周年活動可以放個假,結(jié)果在我預(yù)想中還得飛她一年半載的霍爾海雅居然落地了,啥也別說接著肝吧
? 誰說沒有槍頭就捅不死人,誰說沒有野生動物就不能聊野生動物?
?以及有個壞消息,玫拉只能暫時可恥地咕了,我實在沒法僅憑一條尾巴來判斷蛇類,偏偏她還不是響尾蛇。要是之后檔案或者其他地方能有更多線索的話我會試著補一補的

? 從立繪上很好分辨,首先排除野生動物
? 蛇尾鳥翼的造型在現(xiàn)代網(wǎng)上沖浪人群中能喚起的聯(lián)想通常是很統(tǒng)一的,沒錯就是你第一眼看上去就想到的那位


? 羽蛇神是中美洲地區(qū)多數(shù)文明都崇拜的神靈之一,在阿茲特克文化中祂被稱為“魁札爾科亞特爾”——“長有華麗羽毛的蛇”,而瑪雅人則叫祂“庫庫爾坎”,還有一些其他的文明對祂的稱呼也多有不同,公共大神了屬于是
? 我們都知道在多神教的傳說中,一位神明的業(yè)務(wù)范圍通常都比較狹窄且明確,典型的比如希臘神話,從早上吃飯到晚上睡覺都有專神照應(yīng)。當(dāng)然也有埃及神話這種一條尼羅河有七八個神管轄在那編制冗余瘋狂內(nèi)卷的。但中美洲人民可能是覺得羽蛇神太特喵的酷炫了,什么頭銜都一股腦往上裝,簡單統(tǒng)計一下,祂負(fù)責(zé)的領(lǐng)域大概有——太陽、商人、風(fēng)、金星、知識、雨、藝術(shù)、生育、戰(zhàn)爭、仁慈、正義、歷法、?墨西哥式摔角和超高密度直球Masterlove?,還有最重要的……祂還是玉米之神

? 瑪雅迷弟迷妹們特意在著名的奇琴伊察城里給祂造了一座庫庫爾坎神廟,在不知道從哪學(xué)來的超高校級天文學(xué)知識的加持下,這座神廟經(jīng)過了特殊的設(shè)計,每年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黎明,陽光從神廟階梯上投下,和階梯最底層的蛇頭雕塑恰巧形成一幅羽蛇神下凡的光影圖畫

? 扯了那么多宗教文化的事也差不多該進入主題了,在中美洲地區(qū)分布著一種羽毛華麗的鳥類,在阿茲特克人的傳說中它們是羽蛇神在現(xiàn)世的化身,也是他們神話體系的靈感來源,它就是咬鵑科綠咬鵑屬最光輝閃耀的明星——鳳尾綠咬鵑(Pharomachrus mocinno)
深呼吸——

? 美特喵啦個咪的爆了,不愧是老尸兩千三百五十八種夢中情鳥之一
? 鳳尾綠咬鵑生活在狹長的中美洲雨林里,作為咬鵑科的大塊頭,它們的體長足有40厘米,體重約有210克。別看露出來的喙部挺小,但它們的嘴巴其實很大,可以支持它們丸吞四十多種植物的果實,這也是它們的主食,另外還偶爾抓點昆蟲青蛙啥的開開葷

? 在繁殖期到來的時候,作為重要的炫耀特征,雄性可以長出兩根長達(dá)1米的尾羽

? 和一般羽毛不同的是這兩根尾羽還非常柔軟,在飛行過程中會像緞帶一樣飄動,如果遇到個眼神不好還喜歡添油加醋的祭司,呱!羽蛇神就誕生辣!

? 雌鳥雖然沒有雄鳥華麗的尾羽、鮮黃的喙、紅色的胸部和閃耀的小莫西干頭,但不輸雄性的綠色羽毛還是爆殺99%的其他鳥類。此外,鳳尾綠咬鵑還是忠實的一夫一妻主義者,每一對雌雄鳥都有專屬的領(lǐng)地,無論是獨身的雄性還是雌性闖入都會被一視同仁地趕走

? 確立關(guān)系后,雌鳥和雄鳥會飛到離地60米高的樹冠層中尋找合適的筑巢位置。它們的腳爪結(jié)構(gòu)和其他大多數(shù)鳥類不同,并非是常見的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是更加原始的兩趾向前兩趾向后的排列,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加穩(wěn)固地在垂直的樹干上攀援,但不幸的是,它們挑選住房的眼光未免有點刁鉆。
? 這里得往分類學(xué)的底層部分聊一聊,咬鵑科之所以叫咬鵑科是因為它們比較能咬(廢話),這一科的鳥類一般選擇在樹洞里筑巢,要是沒有現(xiàn)成的樹洞的話廢棄的啄木鳥巢穴之類也可以湊合湊合,實在不行就只能親自上嘴啃一個樹洞出來了。但它們的牙口又不是那么好,新鮮的樹干啃不動,所以只好選擇枯死腐爛的樹木,這可能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家還沒裝修完沒準(zhǔn)樓先塌了。再加上天敵的襲擾,包括巡航的猛禽、掏鳥蛋的猴子甚至路過的鼠類,鳳尾綠咬鵑育雛的失敗率可能高達(dá)70%,在鳥類中也可以說是偏高的水平
? 如果有幸找到安全的居所,親鳥會輪流孵化和喂養(yǎng)雛鳥,但有趣的是在此過程中總是雄鳥更認(rèn)真負(fù)責(zé),雌鳥則經(jīng)常四處閑逛摸魚

? 雄鳥在家孵卵時還會把尾羽露在洞口外面,遠(yuǎn)看就像是一簇蕨類植物,以此作為偽裝


? 長久以來人們發(fā)現(xiàn),鳳尾綠咬鵑難以在人工環(huán)境中存活,關(guān)進籠子里之后就會很快死去,因此中美洲人民也把它們視為自由的象征。直到現(xiàn)代研究才表明這是因為它們對鐵離子的耐受性很差,而人類提供的飲用水由于管道原因含有太多的鐵離子,在專門解決了這方面問題之后,現(xiàn)在在一些動物園里也有少量鳳尾綠咬鵑在繁育和展出了。它們的象征意義則保留了下來,如今在位于中美洲的危地馬拉的國旗和國徽上就有著鳳尾綠咬鵑的圖案,同時它們也是危地馬拉的國鳥,當(dāng)?shù)氐呢泿沤懈癫闋?Quetzal),顯然是來源于羽蛇神的阿茲特克名字“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而危地馬拉的人口有將近一半都是信仰庫庫爾坎的古瑪雅人后裔,什么叫文化融合啊

? IUCN給鳳尾綠咬鵑的評級是“近?!保€算是不那么火燒眉毛,但中美洲地區(qū)的雨林一直在遭受令人觸目驚心的破壞,它們賴以為生的高層林木分布的范圍也在逐年減少。幸好憑借華麗的外表,鳳尾綠咬鵑成為了全球觀鳥者趨之若鶩的明星物種,棲息地所在的各個國家也建立了保護區(qū),順便靠旅游業(yè)開始大把撈錢。這種情況有點類似于大熊貓,通過對某個特定物種的保護來起到保護當(dāng)?shù)匾徽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這樣的物種就被稱為“傘護種”,希望那些羽蛇神子民的后代如今可以反過來庇佑他們曾經(jīng)信仰的神靈,繼續(xù)在蠻荒的雨林深處生生不息
? 哦對了,阿茲特克人把鳳尾綠咬鵑封為神鳥,嚴(yán)格禁止捕殺,那那幫祭司頭上插的標(biāo)志性的綠色羽毛是怎么來的呢?
? 當(dāng)然是趁夜爬上樹去抓睡覺的雄鳥,拔掉它們的尾巴毛然后畢恭畢敬地放生了。但他們恐怕是沒想過丟了尾羽的雄鳥找不著老婆怎么辦的問題,也不知道這種裝飾拿回來頂頭上會不會被羽蛇神詛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