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更多的服裝工廠接受3D服裝設計?
如何讓更多的服裝工廠接受3D服裝設計?
參與:冷蕓時尚3群群友
時間:2022年9月17日
莊主:白澤-杭州-3群副群主
參與者:Faye-臺州-帽飾設計師、巖石-泉州-服裝供應鏈、樂樂-杭州-設計師
▼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3D服裝設計技術近兩年迅速在服裝行業(yè)普及,不管是對于品牌方還是成衣供應商,3D技術都有其用武之地。本人在外貿企業(yè)擔任服裝3D建模工作,并配合公司努力鼓勵供應鏈開始使用3D設計,以期讓3D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服裝產品開發(fā)。
|一|
為什么應該向服裝工廠推廣3D設計?
1.3D服裝設計適合什么樣的品牌?
對于成熟品牌:
對于成熟品牌,他們有自己暢銷而經典的版型,通過在3D設計軟件建立自己的版型庫,以后只要在這些基本模型上做換色換面料調整即可。很適合諸如優(yōu)衣庫這種SKC色彩多且比較基礎款的品牌。
對于新品牌:
新品牌初次建立3D設計庫比較耗費時間和成本。剛開始可能會因為各種技術障礙而令人沮喪。但3D設計最大的好處便是一旦初始資料庫建立完整,后期會大大提高作業(yè)效率。
對于希音這樣的快時尚:
希音出款很快,而且他們自己不做具體開發(fā),全部交給服裝廠做。所以如果他們用3D設計圖做預售,然后把3D設計圖交給工廠實現實物樣衣,會大大提高消費者與工廠看圖片的體驗感。
3D設計尤其適應線上銷售:
3D設計技術很適應線上銷售。因為線上主要靠視覺,而3D設計很好地滿足了視覺需求。因此現在也有品牌方用3D設計圖來做產品宣傳和預售。
對于工作人員(設計師、版師、建模師等):
3D服裝設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開發(fā)環(huán)節(jié),但對設計師和版師來說,其效用是不一樣的。
我看到的情況是設計師更青睞3D設計,因為可以快速看到效果,在選款階段的效率也更高,一張渲染圖在模型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換個顏色出渲染圖,10分鐘就可以完成。
而對于技術人員來說,雖然現在3D服裝在建模師沒有做虛擬模特標準樣板改動以及數字面料的物理屬性準確的前提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驗證樣板的合理性的,但3D設計存在的重大缺陷是虛擬模特不會告訴他這件衣服穿在身上,哪里不舒服。
2.我們公司如何拓展了3D服裝設計業(yè)務?
我們公司最早是從2021年5月開始組建3D設計團隊,一直到今年3月,訂單都一直陸陸續(xù)續(xù)有,但不是很滿。直到有一次我們領導向一位美國設計師介紹了我們的3D設計成果以后,訂單就開始驟增。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訂單都非常滿,目前更是排到了2個月后。但進入5月后,因為疫情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我們整個工廠供應鏈打樣和生產的速度跟不上我們的3D設計速度。
這個問題就導致我思考我們該怎么帶動我們的工廠供應鏈一起加入3D設計技術的學習?如果他們配合不了我們的設計訂單需求,那么我們做好了3D設計方案,也無法落地成為成衣。
企業(yè)要完整推進3D設計技術,我認為負責3D設計項目的人一定要是個做事有計劃、能堅持的人。我們在推行過程中,內部業(yè)務人員對于這類新技術也不是立刻都能接受的。最終正是靠著我們領導的堅持宣講,最終讓大家逐步接受了這項新技術,并找到了業(yè)務突破口。
|二|
培養(yǎng)服裝供應鏈的3D設計能力,需要做哪些準備?
1.標準設定、設備準備
3D服裝的縫制工藝,需要作業(yè)者認真查看模型才能發(fā)現問題。我在查樣的時候,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厚款的兩片袖縫紉關系錯誤、羽絨服防風袖口的結構關系混亂;薄款比較多的問題是襯衫的袖衩做得敷衍、本該包邊的卻偷懶做貼邊。
為了盡可能避免這些問題,我建議要建立好標準和要求。我目前比較強調的兩個方面:
(1)樣板的一致性:我們禁止3D建模師隨意更改紙樣師傅做好的樣板,以免將來款式被調用時,造成紙樣師傅的誤解。
(2)面料:我們自己的理想是所有3D服裝設計所用的面料,都已經過物理屬性測試,這樣才會保證輸入到電腦的面料屬性真實可靠,而這會影響3D服裝最終的仿真效果。但目前實現這點比較困難。我們從3D軟件公司那邊了解到,目前只有品牌方擁有物理屬性測試儀器,服裝工廠很少有這個設備,面料供應商更少。因為面料測試儀器。在3D服裝有突破性發(fā)展之前,很少有老板愿意再多一筆投入。今年5月的時候,凌迪公司的一套物理屬性測試儀目前報價5萬。不知道現在經過升級改進,是否調整了售價。
也因此,面料測試成為我們自己很頭疼的一部分工作。目前與我們開展3D設計合作的服裝工廠都沒有用物理屬性測試儀器的。我們只能請公司內部下達3D任務的業(yè)務部門,幫忙調取面料小樣,自己做測試之后,把帶有物理屬性的數字面料發(fā)給我們的工廠供應商建模。不過這部分僅限和我們一樣用Style3D設計軟件的。如果是用其他設計軟件比如Browzwear和Clo3D的服裝廠,如果沒有買相應的儀器,我們則需要自己測試面料物理屬性之后,導出U3M格式或GLTB格式發(fā)給他們,但這么做的效率其實是很低的。測試一塊面料大概需要20-30分鐘,一季的開發(fā)款式那么多,所有面料加起來,只做測試都要半個月。所以不管是成衣供應商還是面料供應商,如果他們能解決面料測試問題,我們的建模效率會高很多。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是,我們公司面料樣品大多只有A4樣卡,而面料測試需要50x50cm的大小。面料測試量不夠,也是我們當下的一個困難。
給大家看一組羽絨服的對比,上圖里藍色這件是沒有經過面料測試做的3D羽絨服,在褶皺體現上明顯不真實。當然,沒有專業(yè)的面料物理屬性測試儀器,也可以按照自己觀察到的面料情況手動調整物理屬性。但多數建模師手動調整的主觀性太強,達不到儀器測試的精確程度。我們領導也說,現在看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明顯感覺到不一樣了。
2.深入了解各供應商當下的建模條件和能力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對服裝工廠供應商3D設計能力的評估。在要求供應商給我們提供3D樣衣之前,前期調研必不可少。我把調研內容分為硬件和軟件。
硬件:
工廠用什么設計軟件?一般都是Style3D,Clo3D, Browzwear。這三家軟件,文件格式都不一樣,而且無法兼容。這也是我們在要求供應商做3D服裝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后面的資源儲存。
是否有完整的面料測試設備以及輔料來源(自建或與供應商對接3D輔料)。
軟件作業(yè)人員:
3D設計師團隊有幾個人?全職還是兼職?是專業(yè)的建模師還是由設計師或版師兼任。這里主要是考察3D團隊的產能。一般如果不是全職建模師,效率會很低。
3D技術的應用,建模師很重要。如果建模師有經驗,能夠降低成本,避免很多問題。企業(yè)可以從服裝類畢業(yè)生中挑選培養(yǎng)建模師,比如服裝設計類學生一般都有縫制工藝培訓,也有相關設計類培訓。并且服裝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因為有一定的樣板知識,所以學3D基本上就是軟件操作的問題。
3D服裝的內部質量評估標準:
在評估工廠3D服裝設計的質量問題時,多查一些案例款式,盡量覆蓋到團隊每個人的作品。這樣可以盡量全面地了解詳細情況,方便在之后查樣的時候抓重點。
掌握了供應商3D狀況之后,就是自己的3D服裝質量標準的建立。我們自己在制定標準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時候服裝的整體外觀,服裝的縫制工藝,樣板的完整性,以及面輔料的正確性。
服裝的外觀:
因為我們最終呈現給客人最重要的部分是渲染圖,所以外觀是最重要的,這里衣身平衡是一大要點。我工作中,查樣的時候,這方面的問題很多。門襟歪斜、前中起吊、側縫走前等,多數建模師在這些方面沒有概念,需要多次強調。
3D服裝設計工藝:
3D服裝的質量和傳統(tǒng)服裝的質量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工藝。3D服裝的工藝檢查指的是仿真度和縫制是否正確;而傳統(tǒng)服裝的工藝檢查,更多的是做工好不好。
3.考慮清楚該把3D技術放在開發(fā)環(huán)節(jié)的哪一步?
3D設計技術的運用,應該放在服裝開發(fā)環(huán)節(jié)的哪一步?對于這個問題,蕓友有不同的見解。
蕓友巖石覺得應該放在品牌內部評審會上用。品牌選款一般會經過好幾次的評審。一般會有設計部內審;通過后,再邀請商品和營銷部來評審;通過后再進行訂貨會。內部評審的次數一般至少都有三次左右。所以3D設計可以放在初次評審會后。
蕓友Faye認為在平面設計稿以后就可以做3D設計。基于前面說的要有樣衣才能建模,所以推測要先有設計稿,再通過設計稿來進行3D制作,更直觀。
蕓友行者認為如果自己是類似優(yōu)衣庫和brook brothers那樣的品牌,會把3D技術主要用在“看下效果,決定要淘汰哪些款式,避免制作傳統(tǒng)樣衣太浪費和太慢”的環(huán)節(jié)。
在我們公司,3D制作是和樣衣制作一起進行的。我們最終輸出的3D服裝渲染圖,更多是用于設計師作品的選款階段,也就是評審會上給大家用。
目前來說,在開發(fā)環(huán)節(jié),3D服裝對于設計師的輔助意義更大,而對于技術(版師、QC等),他們對3D設計的信任度其實并不高?;蛘哂袝r候即使在做3D設計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樣板的結構性問題,技術人員也未必會相信這真的就是問題。
|三|
當下還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題?
1、人才問題
目前多數3D建模師都是剛入行的新人,對紙樣技術理解不是特別專業(yè)。所以如果最終3D設計技術要應用到生產,就要求建模師又懂設計又懂打板。
2、打樣成本由誰承擔?
我們最近在集中推進的一個項目,就是戶外品牌的秋冬季節(jié)新品開發(fā)。這個戶外品牌在春季的時候,因為疫情,開發(fā)進度受阻。我們?yōu)樗麄兲峁┝?3年春夏季產品開發(fā)服務。當時我們特意問過他們,以后的產品模型要不要都用3D做?但被拒絕了。因為現在經濟情況普遍不好,工廠希望品牌承擔一部分樣衣開發(fā)費用(原本這些費用在有大貨訂單的前提下是免費提供的)。后來工廠和品牌雙方商談過后,決定每個款式的開發(fā)只做一個色的實物樣衣,其他齊色用3D設計建模去完成。
3、與供應商協(xié)調建模素材的準備
關于素材準備這點,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問題。我們做的3D設計開發(fā),給供應商工廠的面料和輔料資料,都是我們自己做好后從數據庫里導出的,這導致我們自己的效率很低。單單給供應商準備素材都要很久,可能一周都不夠。我們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面料供應商做面料,輔料供應商做輔料,做好分工,這樣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4、不同的建模能力導致模型質量的參差
不同的建模能力和對服裝的理解會導致模型質量的參差不齊,人員的流動性更容易造成這類問題。我們最近發(fā)現一家供應商的建模師做出來的3D服裝特別符合我們的要求,然后我們就開始擔心如果這位建模師跳槽,這么省心的供應商就沒有了。跟供應商接觸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遇上一家契合度高的供應商多不容易。
我們目前發(fā)展3D設計的工廠供應商,首先他們必須是我們的成衣供應商。一方面是因為樣板是他們內部自己做的,收集起來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A做3D服裝設計前期開發(fā),但后面訂單卻給了B工廠。
5、各自用不同的建模軟件,怎么做好3D服裝資源的管理?
我們有了解到德國一家零售商S.OLIVER,他們自己用的是Clo3D軟件,而他們的供應商用各個軟件的都有,他們的辦法就是不存模型,但是把所有款式的渲染圖放入他們的庫里。這種方法是當下各家文件格式無法兼容的情況下僅有的選擇。
不過目前對品牌方的設計師來說,看這些渲染圖就夠了,模型基本很少點進去看??翠秩緢D格式比較容易統(tǒng)一。
對于我們需要做技術資料檔案管理的3D設計師和建模師,就是要做好檢索字段的設置。在需要3D服裝翻新的時候,能夠快速匹配到相應的款式及對應的服裝工廠。
比如說一件T恤,去年做了黑色,藍色和白色。今年要翻單,除了去年的三個顏色,需要加黃色和綠色。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在通過3D服裝庫的數據里快速找到當初做這件3D服裝的供應商,然后聯(lián)系對方提出需求。
6、3D設計的樣衣,可以直接做大貨生產嗎?
很多同行認為目前從3D設計樣衣直接下大貨訂單,跳過出實物樣衣這個過程,還是太冒險。其中一個案例便是,我們曾有一件格子襯衫,3D設計做好了,客人也選中了,結果面料商出現了問題:在生產襯衫面料的時候,出現了緯斜問題。而3D設計沒有假設這個問題的出現,結果導致大貨出現問題。
總之,3D設計在實踐運用重中還有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是暫時的。相信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它們最終都會被解決。
莊主總結
一、為什么開始向供應鏈推廣3D
1.激增的3D需求
疫情導致的供應鏈開發(fā)降低和3D服裝的高效率,讓設計師開始青睞用3D服裝渲染圖做選款冊。
2.品牌方與供應商就開發(fā)成本的妥協(xié)
打樣和3D服裝相互配合,在開發(fā)階段,可以減少同一個款式齊色樣的面料用量。
二、培養(yǎng)供應鏈的3D能力,需要做哪些準備
1.建立可行內部標準與查樣要求
對3D服裝的外觀效果、縫制工藝、面輔料規(guī)格等做出統(tǒng)一要求,保證最終輸出的3D服裝圖片的品質。
2.深入了解各供應商當下的建模條件和能力
軟件:3D團隊的規(guī)模與能力。
硬件:使用的3D建模軟件是否配備面料測試儀器。
3.考慮清楚該把3D放在開發(fā)環(huán)節(jié)的哪一步
品牌方使用3D服裝做品牌形象、理念宣傳,非品牌方主要將3D用于開發(fā)初期的選款階段。零售方(例如S.OLIVER)令供應商提交3D服裝渲染圖,做自己的3D產品庫。
三、當下還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題
1.與供應商協(xié)調建模素材的準備以及最終的數字資源存儲邏輯
目前面料供應商很少有購買面料測試儀器的,當下多是對3D服裝面料性能仿真要求高的企業(yè)自己配備測試儀器,做面料測試。效率比較低。
2.不同的建模能力導致模型質量的參差。
3.各自用不同的建模軟件,怎么做好3D服裝資源的管理?
可以使用3D渲染圖,設置好檢索字段,是當下合理的管理來自不同軟件的3D服裝資源的方式。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