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評測】《釀酒大師》:體驗麥芽的香氣,品味啤酒的漫長歷史!

感謝回聲游戲營地提供的激活碼
本文作者 瀟湘夜雨
或許筆者不那么適應啤酒的口感,但無論是高中物理說的大麥為啤酒釀造提供的諸多分解酶,到啤酒為人類餐飲提供的不小助力,無論是關系遠近,烤串啤酒總能很快的提升一群人的關系(笑)。

《Brewmaster 釀酒大師》是一款模擬沙盒類游戲,以第一人稱的釀酒流程為主;游戲支持簡中等8種語言;2022年9月29日于steam正式開售,目前steam好評率為85%;游戲分為釀造大師模式和自由游戲模式;在釀造大師中逐漸掌握酒類的制作,完成懸賞追求極致;在自由游戲中肆意創(chuàng)造,嘗試各種組合的驚喜。
回聲評分:8/10
得分原因:
教育意義的模擬,簡化操作但沒省略步驟;

針對不同的啤酒,創(chuàng)造配方,嘗試組合;
詳解啤酒的制作流程,以及各組分的作用。
扣分原因:
X光狀態(tài)下看到的信息過多,難以迅速處理;
測量精度和最后評價精度的位數缺陷。

從原料開始,注意每一步操作!
無論是什么實驗,大多都會采取控制變量的方式找到決定實驗改變的因素。在釀造中,這樣的控制變量顯得更為重要,啤酒花、谷物、玉米糖、酵母在熬煮/發(fā)酵的過程中,對啤酒的苦味、碳酸化、味道等等因素產生影響。

無論是在釀造大師中按部就班,還是在自由游戲中大膽加量,最終都會在一次次嘗試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思路。通過時間表加速/暫停,從而達到更細致的調整。(但是時間只能快進沒法倒流,所以記得在臨界點前就逐漸減慢~)

當然,人眼的觀察往往不如X光細致,所以,釀酒大師溫馨推出了X光照射。在X光狀態(tài)下,看到各種各樣的屬性,從液體,到固體的溶解度,到各類物質的比重,配合時間表能更好的把控配方要求的各項數值。
(當然,很遺憾,這邊的比重只到小數點后兩位,但是最終結算是小數點后三位,也就要求玩家靠著手感和反復嘗試去猜測顯示出來的1.03到底是1.037還是1.031,反反復復找到最終要求的1.035)
在過程中操縱時間,但是有過而不及~
當鍋爐升溫太慢時,當鍋爐要求保持煮沸10min時,當從發(fā)酵容器用軟管轉移酒液到塑料酒桶速度過慢時,與現實1:1的速度未免太消磨時間了,于是開發(fā)商非常溫馨的推出了時間表的用法。

在時間加速中,能壓縮原有的流程,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而且暫停時間期間不能完成別的操作,所以臨近極限時依然需要自行掌控。這樣在體驗的過程中,雖然簡化了操作難度(畢竟不是誰都能拎著裝著21L水的鐵質煮鍋四處正常走動的),但是在對量的把控上讓玩家體驗到啤酒品控的難度所在,畢竟毫厘之差就是最終的評分差距。因而在游戲開始前,就有強調:

無論是什么實驗,都要注意細菌感染,相較于游戲,現實中自釀啤酒時會有更多被感染的風險,更何況沒有那么標準的儀器,精確的量度,這款游戲的教育意義在于指導,而不是在現實中復刻,從了解現實中啤酒的制作流程,并在嘗試制作中了解啤酒各種原料的作用和最終功效,逐漸了解啤酒的歷史,從而喜歡上啤酒的過程。
精度的差距,數據的繁瑣
前文曾淺提過精度的問題,當游戲最終結算的時候,精度是到小數點后三位,但在之前的X光中,只能看到小數點后兩位的數值,先不說四舍五入,光是最后一位的猜測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后的評分了。更何況X光狀態(tài)下能看到太多信息,以至于難以在很短時間內找到想要的數據。

關于教程,字里行間的信息都彌足珍貴,即使是一個熟練的老師傅都難以做到每次都精打細算,按時保量。所以每位玩家作出的酒也就有了不同的風味,當我們開始嘗試創(chuàng)新的時候,或許這款游戲是一個不錯的試驗地。

我其實不那么喜歡喝啤酒,準確來說是不喜歡喝酒,但是我喜歡釀酒的這個過程,因為無論是對量的精準掌控,還是混合后謹小慎微的計時,調節(jié)溫度時的仔細試探,可能是作為一名理科生對實驗尚未消減的熱情吧。我很享受釀酒的過程,但是最終結果的或好或壞,這就需要反復嘗試,直到我對此的熱情消減。
或許釀酒大師的第一次體驗很新穎,第二次體驗很麻煩,第三次第四次到很多次都在重復,但是我希望各位終有一天能在游戲中嘗試出獨屬于自己的秘密配方,這段時間或長或短,但是希望我們都能靜下心,找尋屬于自己的配方,在這款游戲,或者在另一片天地。(合十)

用玉米糖調和甜度,用啤酒花追尋苦味;加一點酵母來發(fā)酵,涌入軟管的是酒液;無數的配方和自我,不同的評分后封存;從純水到啤酒轉變,愿游戲隨心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