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擴大“認知域限”
擴大“認知域限”
????????????? ??????
? ?一個人的視野大小決定了他可以看見什么,當他視野過于狹隘的時候,那么他看見的“事實”與“真相”顯然并不真實。但人又是自我中心的,總會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但這就如同盲人摸象,當他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會認為大象就是一面墻或一根柱子,但這不是大象本來的樣子。
因為心理問題的復雜性,所以患者對待自己的問題也和盲人摸象如出一轍,因為沒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沒有從適當?shù)纳疃葋韺徱曌约?,那么就會得出他自認為理所應當?shù)慕Y論,但這種結論必定會影響他努力的方向與結果。例如,當一個人總是覺得別人和他開玩笑是不尊重他,那么他就會和別人發(fā)生沖突或逃避人際接觸,但事實也許并非是別人瞧不起他,而是他存在病態(tài)的自尊問題,是他不容許任何傷害和侮辱;當一個人總是認為周圍的人會瞧不起他,議論他,甚至會傷害他,也許這只是他內(nèi)心自我否定的外在投射:當一個人總是因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自卑甚至自恨的時候,實際的問題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對自己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實際上就算他成為別人也不會滿意,畢竟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個不懂得滿足的人永遠無法自信。
心理問題就好像迷宮,這不僅說明心理問題的復雜性,更說明一個人沉浸在原有的認知局限當中,就無法看到其它的可能性。當患者從足夠的高度與深度來重新審視自己困境的時候,那么他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畫面,也會幫助他看清問題的本質。
雖然患者總是急于解決自己的問題,但治療的重心并非在“解決”,而在于“看見”,看見的深度,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也決定你是否可以從心理問題的迷宮中走出來。所以擴大視野,也就是擴展認知的域限是整個治療過程中都需要做的一項工作,只有把潛意識的東西意識化,才能認清你自己。
卡倫.霍妮談到:潛意識是構成神經(jīng)癥最本質的因素,需要我們竭盡全力將隱藏于人格中的驅動力挖掘出來才是了解人格的最基本方式。
這里用一個案例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
一位女性患者深受失眠的困擾,這導致她狀態(tài)差,做不好事情,頭暈腦脹,身體受不了,感覺有石頭壓在胸口,有時竟然覺得自己連說話都不會了,她認為只要睡好,這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她原本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不過這一切卻被失眠打破,最終只做了一份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而沒有成為一個白領,有文化的人,也沒有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所以她自卑,覺得低人一等,一切好的都配不上,也因此怕見人,以前是老師和領導,而現(xiàn)在做治療都有壓力,擔心被咨詢師看不起。
? ?對于睡眠的問題她寫到:每天睡覺前,或者是到了晚上,我就緊張,焦慮。我就想怎么才能睡著,我都這么困了,今晚應該能睡著吧。我會不會睡著?我怎么才能放松自己,今晚不會又失眠吧,我不要!然后我會刻意放松自己,每當我躺在床上放松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我還醒著,我就很恐懼,心慌。我怎么又沒睡著?!怎么辦?怎么辦!明天我又要完了。唉,痛恨自己無能,感覺世界末日要來了。我完了,真絕望。我不僅入睡困難,我還睡眠不深,睡不深啊。剛開始幾年,我夜里一兩點才能睡著,現(xiàn)在如果我不逼自己睡,我可以被自己折磨到天亮。什么叫逼自己睡著,那就是裝睡,根本沒有深入的睡眠,只是眼睛閉起來了,白天能有精神,能舒服嗎?我的失眠真的很嚴重。

睡眠本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當一個人內(nèi)心對失眠充滿恐懼,那么睡眠自然會變得不自然。而這種焦慮的心態(tài)最終也會嚴重影響睡眠本身,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她來治療是為了找到解決失眠的方法,但從失眠本身來看,越想要解決,就越解決不了,所以只能接納失眠的存在。畢竟,當一個人不那么病態(tài)關注自己睡的好還是睡不好的時候,才能讓睡眠回歸自然。而事實也證明,當然她不想睡覺這件事的時候,實際上她是可以睡一個好覺的:今天晚上很奇怪,我在陪孩子玩。到了十點的時候,我已經(jīng)困的睜不開眼睛,但是孩子白天睡了好久,非要看手機,我一邊擔心孩子,一邊犯困的同時,我竟然睡著了好幾次,睡得都不想動。要知道,如果孩子不在,我沒什么好轉移注意力的事,刻意的去躺在床上,我就不可能睡著,不可能放松。人就是這么奇怪,我不關注睡眠,我反而睡著了。
雖然她有了如此的認識,但依然無法停止對睡眠的關注,更無法接受失眠的存在,依然在有意無意地和失眠做著各種抗爭。而治療實際上也成了她和失眠對抗的工具,當然這也無形中為日后與咨詢師的沖突埋下了伏筆。
雖然她現(xiàn)在最關注的是失眠本身,但這件事實際上并非那么簡單,因為失眠是表象,本質上是失眠影響了她的人生。她認為如果可以睡好,那么她的能力,工作,專注,社會階層就不會和現(xiàn)在一樣了,那么她就可以成為她想要成為人,過上想要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她的自卑與自恨,不然她整個人就會被自恨吞沒。不僅她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恨也會外移,她會覺得全世界都不接納她,覺得她沒有能力,什么都不好。
所以,失眠這件事并不簡單,她把睡眠當成了一扇門,美好人生的大門。她想妄圖通過控制睡眠,來掌控人生與命運。因為她一直都無法接納現(xiàn)在的自己與生活,所以她把這一切的不甘都責怪到失眠頭上,似乎解決了失眠問題,那么人生的一切不如意就會迎刃而解。
?如果能理解到這一點,那么就可以知道為何“道理”走不進她的心,因為這里面存在強烈的對完美人生與自我的幻想。如果她一直和失眠抗爭,就說明她還有希望,如果她接受了失眠這件事,那么就意味著她必須要接受一個失敗的自己和不如意的人生,而這才是她最難接受的部分。
事實上,小的時候她本來睡眠挺好,但因為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入最好的高中,逼迫自己一定要睡好,之后才開始關注睡眠,最終成為障礙。而大學也是如此,一直逼迫自己考證,獎學金,結果又因為失眠而休學。
問題的源頭從一開始就不是失眠,而是她逼迫自己成功和優(yōu)秀的欲望,這種欲望過于強烈引發(fā)了對睡眠的關注,而因為失眠影響了她不凡的野心,因此更加病態(tài)的關注失眠。她一直被欲望驅使,無法原諒與接受平凡的自己,所以才一直和自己和睡眠過不去。
而這股病態(tài)的驅力,來自于她的原生家庭。
對于原生家庭她寫到:從小我就有一種心態(tài),就是我要拯救我那可憐,無能的父母,我要拯救我自己,既然父母沒有那么大能力給我想要的,那我靠自己。我要比別人強,我要優(yōu)秀,我要把我父母丟失的面子全部都掙回來。我要別人看得起我,看得起我家。所以,我好累啊。
《都挺好》這部劇里面父親的形象跟我父親實在是太像了,我父親跟蘇大強一樣,想一夜暴富,愛慕虛榮,把子女當成自己掙面子的工具。甚至他的言談舉止都跟我爸爸一樣,精力旺盛,愛折騰。只不過我沒有成為蘇明玉,沒那么大能力,沒有那么有錢。可能同樣是家中的老大,我卻跟明玉的大哥有一樣的“責任感”。以前的我跟大哥有一樣的思想,恨不得把自己,把自己的小家扒的骨血都不剩,送給我爸媽。
當初我要嫁給我老公時,我媽第一時間關心的不是我,而是跟我說:你都這樣了(懷孕了),不知道他會不會給我們錢(彩禮)。當時我爸讓我離婚,再找,再多“補貼”家里。我竟然把這一切都當做是理所當然,甚至痛恨自己不能為家里多分憂,幫助父母,感到內(nèi)疚。
可是,經(jīng)過這幾年,我也慢慢學會為自己著想了,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極端。可是,我剛要醒悟過來,又被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所譴責,自己又給自己捆上了道德的枷鎖。我會反問自己,我是不是不孝?我怎么可以這樣對待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我看不清楚,是自己不孝,還是父母自私。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醫(yī)治,她現(xiàn)在所有的執(zhí)念都是一種拯救自己,拯救父母的努力。但很不幸,她成為父母神經(jīng)癥欲望的工具,但為了獲得愛,她停不下來。
并且,這一切都成了一種理所當然,而這些理所當然沒有被覺察,沒有被分析,那么就會被其所掌控,那么影響的不僅是睡眠,事實上她人生諸多方面的神經(jīng)癥癥狀都與之有關。諸如,她病態(tài)的比較心、自負與敵對心理等問題。她寫到:什么情況下我會放松,有一種可能,當我在金錢,地位,身材長相,任何方面都優(yōu)越于身邊所有人的時候,我會放松,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的嫉妒心,敵對心理可是很強大的。我最討厭的就是跟我的同齡人碰到一起,特別是陌生的同齡,同性的人。碰到她們,我心里的敵對心里就很強。因為,我就認為,我比她們都差,她們比我漂亮,有能力,有錢,我算什么東西,她們會排斥我,擠兌我。我面對比我強大的人,比如小時候的老師,長大后的領導,我會嚇得直哆哆,而且我在心里就設想好了,他們看不起我。所以我會表現(xiàn)的很不自然,生怕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在他們面前很自卑,畢恭畢敬,所以我很難和這些人相處。但相處一段時間后,我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很Low,我又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們。
雖然在現(xiàn)實中她自卑,但在幻想中她卻自負,認為自己了不起。因為她太把自己當回事,所以就算別人和她開玩笑都會敏感,認為別人瞧不起她。因此,她整個人一直處于防御狀態(tài),好像刺猬一樣。但事實上她所謂的傷害只是一種人之常情——別人并沒有把她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和接納他,他并不能超越身邊所有的人。
她一直覺得別人都看不起她,要比他們強才有安全感。但她沒有“看見”,這一切實際上是來自于父親的病態(tài)價值觀。她爸爸就是看得起有錢有地位的人,而混的不好的人爸爸就瞧不起,而這一切內(nèi)化到了她內(nèi)心,成了她評價自己與他人的標尺,所以她才不得不逼迫自己要強大,不然她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也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
所以,救贖的關鍵不是活在強大的幻想之中,而是摒棄如此病態(tài)的價值觀,并接受本來的自己,就算這個自己很弱小。當她能接受自己的時候,想必就不會覺得別人無法接納她了,或者說,別人接納還是不接納她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
事實上,當她把自己當成人類的一員,蕓蕓眾生之一的時候,就不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就不會無法接受別人的否定,就不會因此產(chǎn)生強烈的敵對心理。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她沒有認清自己,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才接受不了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中的自己。
她寫到:今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對別人的敵意消失了,感覺我跟別人是平等的,我不再有別人要傷害我,別人都是瞧不起我的想法,以及我要防備,我要戒備所有人的感覺,不再有進入一級戒備狀態(tài)的感覺了。在我內(nèi)心當中,我把自己當做和別人是平等的了,我已經(jīng)好久,甚至好幾年沒有今天這樣的感覺了。
通過治療與自我的分析,她對自己比之前有了更深刻的覺察: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對我的震撼非常大,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心靈》。人的腦子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人的意識是人的生命中最神秘的力量。它是可控的,又是不可控的。納什由于對權利、榮譽、成功的執(zhí)著,對變得高人一等這種極端想法的追求,活在了理想中的自我世界里。在虛擬的世界里,他是非常重要的,是成功的,是被人認可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價值感。他被虛擬世界控制,不敢面對現(xiàn)實中的自己。因為現(xiàn)實中的自己是那么平凡,沒有榮譽,成就及他人的認可與贊美,導致他在幻想的世界中無法自拔。他在虛擬世界陷得越深,離現(xiàn)實中的自己就越遠。我看到了他在虛擬和現(xiàn)實中的糾結,悲痛與折磨。
人的精神如果誤入歧途,就會把整個人生走向不歸路。以前我不知道走火入魔這四個字到底代表著什么意思。而這部電影把走火入魔深深的刻畫了出來。而人生有時就是這么戲劇化,你千方百計逼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是得不到,然后你就會陷入痛苦,糾結,甚至把自己逼向魔鬼之路。而自己沒有太大執(zhí)念的事物,反而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與喜悅。就像后來納什年邁時所說的:得到諾貝爾獎,是他本來就沒有想過的,連他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而且當別人把鋼筆送到他的面前,對他表示尊敬和愛戴的時候,那時的他也是沒有想過的,自己會得到如此高的榮譽和贊賞。而這些都是他年輕時候苦苦追求的執(zhí)念,年輕時苦苦追求,卻沒有得到,等到他放下了執(zhí)念,一切回歸平凡之后,自己不刻意去追求的東西,反而都來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自己真的和主人公太像了,但是他所經(jīng)歷的痛苦比我要多。他走過的路,告訴了我以后人生將要努力的方向。

雖然她比之前有了更深的洞見,但分析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片坦途,卡倫.霍妮也說過:在所有的精神分析中都存在短暫的傷害,原因是在接觸所有被隱藏壓抑起來的東西時,之前因為自己的逃避而得以減弱的那些焦慮也必然會被激發(fā)。在他混沌停滯的人生岔路口上,這種平衡曾讓他免于產(chǎn)生沮喪情緒。
對患者來說,新的認識會讓他恐懼,讓他缺乏安全感,他又會不自覺地被潛意識的力量與恐懼所控制,走上了原有的道路。所以分析會呈現(xiàn)波浪式上升的曲線,并非康莊大道。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與對自我的憎恨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并不會因為看見而消失,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在這之前,他只想找個龜殼躲進去,就算他知道這不是真正的救贖。
所以在短暫的清醒之后,她又寫到:有時我在想,我失眠,或許跟什么原生家庭,父母,價值觀都沒有關系,我只是患了失眠癥,我只需要調節(jié)多年來形成的失眠條件反射就行了,或許也沒那么復雜。該說的不該說的我都說了,我覺得自己在您面前,已經(jīng)跟剝了皮的水果一樣,我已經(jīng)卸去了厚厚的偽裝,讓你看到了我最柔軟傷痛的一面。我就想以后您針對我的問題,制定一套獨一無二的治療方案,我一定認真執(zhí)行。我不愿意自己去給自己布置作業(yè),自己去摸索。因為我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 她不僅對自己有完美的期待與要求,對治療與咨詢師也有完美的幻想,這不切實際的要求與幻想及其不正確的對待治療的態(tài)度,最終一定會演變成她與治療及咨詢師強烈的沖突?;孟氲钠茰缱罱K會變成一種憤怒,對自己的,也是對咨詢師的。所以在治療中她越來越缺乏耐心,也間隔很久才來一次。
在治療中,她對自己的要求是:想起來昨天跟您的談話,我總想把我想說的,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你。我不想浪費每一次珍貴的時間。我想每次會談,我都盡量多的表達自己,讓您了解我,甚至我都想提前打草稿,想好自己該怎么說。我真的想一次性的把自己表達完整,以免您曲解誤解我的意思??墒俏野l(fā)現(xiàn)在會談中的表現(xiàn),以及在會談中所說的話,都不如我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情感真切??傆X得在會談中沒有更好的表達自己,怕被您誤判。但是王老師我還是挺相信您的,相信在以后您對我的治療加上我的配合,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后來,她對完美的苛求開始出現(xiàn)在了對咨詢師的要求上:老師,有句話我一直沒說,為什么每次咨詢,就像聊天,感覺跟平時聊天一樣,您一點都不嚴肅,正式,那么隨意的哈哈大笑。我覺得你視頻講座講的挺好,條理清晰,有計劃和目的,但咨詢卻沒有給我這種感覺。像您一樣的人,不都應正式,嚴謹,不茍言笑嗎。我一直認為權威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至少我從小見過的老師,都是這個樣子。而且,你也不對我做評判,也沒說什么對與錯,也沒夸過我,現(xiàn)在我知道這種想法,很幼稚,但我說服不了自己,它在潛意識中,隨時都能跑出來。以前那個咨詢師也夸我,或許是她維護了我的幻想,她一直都在贊美我,讓我多泡澡,多泡腳,多曬太陽,教我放松的方法,我照做,在一個月內(nèi),果然有效果,我睡著了,頭也不疼了??墒?,好景不長啊,我的根源沒除掉,我還是又回到了痛苦中。我就是想在王老師這里,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扭曲的價值觀,找到痛苦的根源,得到身心靈的深層次成長。
雖然她理智上知道治療是為了人性的成長,但潛意識里她依然幻想去掉失眠,然后成功,被肯定,被贊美,活在虛假的自我之中。因此,她一會活在現(xiàn)實中,一會又沉浸在了幻想中,她分不清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虛假的。
在生活中她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有一種感覺,雖然我知道天氣很晴朗。但是還是像做夢,雖然我昨晚休息還好,頭痛的感覺沒有了,但是揮之不去的不真實感依然存在。我分析了一下,是我不愿意接受現(xiàn)在的自己,不接受已婚,離開父母,父母可能不愛我,自己不成功,有孩子的現(xiàn)實。我潛意識里不接受,反應出來就是看現(xiàn)實的生活好像做夢??墒俏以趺醋霾拍茏屪约航邮苣?,接受自己所處的真實境地,怎么才能說服自己,說服自己的潛意識。
今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當我在陽光下,突然在一剎那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好像看清了現(xiàn)在的自己,體驗到了生活的平凡與寧靜。突然回歸到我小時候的寧靜,發(fā)自內(nèi)心的祥和,這么多年來我真的的很少有這種感受。

我失眠真的不僅僅是失眠,是因為我的心,被蒙上了一層豬油。之前我認為好的時候,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并沒有好,當時我之所以會說我失眠好了我就好了,是因為頭不疼了,我就以為我好了,現(xiàn)在看來我并沒有好。我錯了,就像您說的。癥狀的解除不等于完全的治愈,我現(xiàn)在終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要想治愈,必須是以平常心,接受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能體會到平凡人的快樂。
? 通過分析,她對自己與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治療也遲早要脫離癥狀的層面升華為對人性的思考。但這又是不容易的,畢竟她所有的幻想與執(zhí)念都是為了迎合父母,為了贏得父母的愛,為了逃避那個被嫌棄的小孩。她并不愛,甚至是憎恨真實的自己,正如她父母一樣。所以她寧愿躲起來,寧愿繼續(xù)騙自己,寧愿繼續(xù)和癥狀斗爭,這樣會給她一種“治愈”的希望。
??? 所以,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她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不僅要看見,還需要醒悟,最終才能與自我和解。當她接受了平凡的自己,想必就不會繼續(xù)和失眠過不去了。此時她才會意識到,不接納癥狀實際上就是因為她不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