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114:《地心引力》

失重!混亂!極限!
?
連著介紹同一導演的兩部電影,確實是我不大可能會做出的選擇,這次連寫兩部阿方索·卡隆的作品確實挺巧合的,但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導演的敘述風格,連著多欣賞幾部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

首先還是得說明一下,我其實還是對阿方索·卡隆導演的敘事風格不是很了解,只是膚淺地知道他對航天是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在里面的,因此這部電影對于他個人來說,我的理解是他對自己夢想的思考和幻想以及長久構思得來的。對于他人的夢想,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應該保持尊重,更何況這部電影確實不差。
?
整部電影的劇情大膽而又不脫離實際,對于一個注重細節(jié)的導演來說,前期一定做足了功課,并且在電影的拍攝和剪輯過程中,所注入的心血是實打實是能被我們觀眾所看到的。
?

在這部電影中,一上來就是刺激的逃生元素,在一次次的高潮過后又再跌落谷底,其中的反差讓我多少有點不適應,但當你看完整片之后,會一種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感覺,挺微妙的??偠灾?,劇情上的跌宕起伏讓我產生了一些審美疲勞,但其中的連貫性和巧合讓我頗感微妙,故事的流暢性挺不錯的。
?
在這部充滿想象力的電影中,我覺得不妨適當忽略人物的發(fā)揮吧,畢竟想象力才是主角。盡管女主的身材很迷人。
?

電影才開始時,我就覺得那艘航天飛機很丑,主要原因就是身后的地球實在是太美了,當你聽到電影中人物也說出同樣的話語時,那種熱血澎湃的感覺,真希望大家都能感受一次。言歸正傳,此時的畫面還屬于是挺和諧的,但是當失重來襲,一切畫面感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是一次又一次的混亂,我們只能將我們的視角從畫面移動至人物的精神上去。
?

不斷縮減的含氧量不僅預示著人物的求生欲,還刺激著觀眾的好奇,雖然我們知道氧氣是可以再補充的,但這需要一個氧氣充足的封閉場所,尋找生命的‘綠洲’是必須的嘗試。此時的我們應該都將希望寄托于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但為了將生命和想象力發(fā)揮至極限,導演別出心裁地將這片‘綠洲’寄托于地球,真的很讓人驚喜。我感覺導演為了這部電影確實做了大量的功課,不停地制造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將希望的泡泡戳破,從一個空間站再跨越到另一個空間站,種種起伏真的是將夢想和現(xiàn)實發(fā)揮到了極致。
?
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能夠坐享其成關于重力和引力的知識,真的太舒服了,盡管無數(shù)次幻想失重時的舒服,但真處于無重力狀態(tài)時,人類又顯得極其的無力。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后,人物重新回到地球上時,那種轉瞬即逝的時間感,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失而復得的重力束縛,多種復雜的因素夾雜在一起,讓人感嘆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真的一部充滿現(xiàn)實色彩的科幻力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