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91)司馬光墓
???
文游天下(491)
司馬光墓
文/石巖磊
? ?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他7歲時便因此聞名遐邇,19歲進士及第又火遍京城,再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震驚朝野,終以主編鴻篇巨著《資治通鑒》名垂青史。1086年,官至宰相之職的司馬光病逝,按照他的遺愿魂歸故里山西運城夏縣。走進司馬光墓,您便可對這位歷史風云人物有更深的了解。
? ? ? 司馬光墓實際上是司馬氏的家族墓地,有其曾祖、祖父、父親、兄弟及晚輩的13座墳塋,這些墓冢十分簡陋,都是一些荒草遍布的封土堆,足見世代為官的司馬氏一族崇尚節(jié)儉。而司馬光也秉承了家族遺風,始終廉潔為官一世清貧,他的妻子去世時,由于沒錢辦理喪事,其只好將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以置棺理喪。
? ? ? 這即是成語“典地葬妻”的來歷,與司馬光有關的成語還有很多,像變危為安、大有人在、 德高望重、額手稱慶等等,而“圓木警枕”講的是:司馬光終身勤奮好學,他讀書時用圓木做枕頭以免長睡。司馬光不僅知識淵博,而且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從而博得眾人的一致好評,就連政敵王安石也對其人品贊賞有加,他死后宋哲宗以國禮厚葬,并御題“忠清粹德”墓碑,2000多字的碑文由蘇軾親筆書寫,此碑現(xiàn)為國寶級文物。
? ? ? 然而,飽學之士的司馬光也倍受爭議。其一便是他把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吳堡等地割讓給西夏,以求兩國邊疆暫時的安寧,從而開了宋朝割地求和的先例。其二是轟動全國的“阿云案”:山東少女阿云因不滿包辦婚姻,手起刀落剁了未婚夫的手指,革新派判其流放,而司馬光所在的保守派堅稱這是大逆不道,罪該當斬,后來革新派占了上風,阿云免于死刑???9年后保守派當政,司馬光舊案重提,最終將阿云絞死。
? ? ? 其實,阿云只是兩派角力的犧牲品,而司馬光也成了黨派之爭的受害者。他死后,革新派再次上臺,在他們的鼓噪下,宋哲宗收回了贈予司馬光的一切榮譽稱號,并命人搗毀“忠清粹德碑”。150年后,人們才在司馬光墓地中的一棵杏樹下找到殘碑,將其妥善保存流傳至今,它也因此有了個瑰麗的名字“杏花碑”。
? ? ?曾叱咤風云的司馬光終是隱沒在了荒冢里,一切的榮辱功過都化作周圍側(cè)柏搖曳的身影,在夕陽下延伸、淡化,最終消逝在霧靄間,取而代之的是繁星閃爍的夜幕?;蛟S司馬光也化作了一粒耀眼的星星,遙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回味著一生的甘苦,他不該有淚,因為走過了就應無悔。
? ? ?2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