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旅途,再好的風景也不能停留?。òl(fā)人深?。?/h1>

在高速路上,我看到路邊的風景很好,但終究不能為此停留,我甚至不能留下一張照片,只能是“看了一眼”而已。
后來我還記得當時的感覺,但怎么也想不起當時的風景。
就跟我對過往經歷的感覺一樣,有記憶,卻無法復刻過去的色彩和圖景。
我多次想起自己少年時代的夏天,陽光熾熱,路邊河溝里的水草肆意生長,整個世界都是生機勃勃的,我的心里都是歡喜……
因為太懷念了,我曾幾次回去找那條小路,可一切都變了模樣,記憶中的一切都沒有了痕跡。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時代的腳步從沒有停留過,我們有時候感覺很慢,有時候感覺很快,可時光全然不顧我們怎么想。
大概,它已經見過了太多太多的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每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是差不多的。當然具體來說,每個人的遭遇又有獨特的地方。
不過我們可以確認的事實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旅途一樣,再好的風景也不能停留!

我的意思是,所見即所得,人生道路上遭遇的風景、人和事,都是“變化”的一部分,遇到了就遇到了,過去了就過去了。
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一切都自有節(jié)奏,古人有個說法叫“命數”,很深刻。
人一輩子說起來要經歷很多東西,關系錯綜復雜,但如果從全局來看,也就是幾個人,幾個地方,幾件事,穿成一串,就是人生的軌跡。
比如蘇軾晚年回顧一生,寫了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一生遇到過很多人很多事,但他自己最后總結起來,也就三個地方而已。
路是彎曲的,路有節(jié)點,每個人都是一段路一段路地走下去。
宮崎駿說,“人生是一輛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就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p>
事實就是如此,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有遇到很好的人,也有遇到不那么好的人,有人跟我們只是擦肩而過,有人則陪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
不管我們想不想,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該走的人要走,誰也留不住,緣聚緣散,人生無常。
李叔同的詩歌里說,“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币欢ú灰陔x別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啊。

我有時候會想到,一個人如果走到人生的暮年,回顧一生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顧著趕路,只想著自己,心里沒有裝過別人,沒有留下故事,最后形影相吊,那他會什么感想呢?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他會不會更積極一些,會不會愿意付出更多的感情,去關心別人,為遇到的人付出多一點,多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一些價值……
這樣也許到最后感覺會好很多。
很多人都是在老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愛別人的,什么東西都帶不走,自私的欲望都是一閃即逝的幻覺,只有別人的愛才能讓人感到溫暖。
所以,利他就是利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與人為善的人,就不算辜負了所遇,也就沒有辜負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