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市場的「內(nèi)卷之王」,為什么在云南?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在云南以外的地方,常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走進云南的菜市場,就像走進了一個野生博物園?!?/p>
是的,中國最野的菜市場,都在云南。
云南菜市場的野,是從小紅書開始的。
你能想象一個地方的菜市場,在小紅書上居然是旅游景點嗎?
云南昆明的「篆新農(nóng)貿(mào)市場」真的做到了。
雖然說小紅書的景點多少帶點濾鏡,但上面各大旅游攻略上都寫著:
到昆明沒去這個菜市場打卡,就相當于你白去了一趟昆明。
而且篆新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水平,也得到了《舌尖》前導(dǎo)演陳曉卿的認可。
據(jù)他本人所說,“每次來都能有新發(fā)現(xiàn)”:
這里不僅是旅游的景點,更是當?shù)厝说?strong>后廚。
市場中有許多物種,當?shù)厝艘苍S都沒見過,但不妨礙它們被購買做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最突出的,是篆新市場中的「花」。
云南人愛吃花,現(xiàn)已經(jīng)有300多種花花,被云南人納入了菜單。
芭蕉花、韭菜花、南瓜花都是菜場???。
比如下圖這盆花,你知道是什么花嗎?
答案是芭蕉花。
別人都是拿玫瑰花送妹紙的,而云南的菜市場卻是裝在竹籃子論斤賣的。
即便到街邊上去喝杯木瓜水,里面也少不了玫瑰花。
在云南篆新市場里,芋頭花和茄子總是擺在一起賣,因為它們搭配起來就是一道菜。
芋頭花的黏膩爽脆配上茄子的軟糯,簡直就是絕配。
等一下,這玩意原來是芋頭花??
海菜花,俗名“水性楊花”。
它生長在水質(zhì)優(yōu)良的湖中,開花極美,花苞、花葶與芋頭煮湯,味道鮮美。
白色板子上裝著的,就是海菜花。
此外,玉荷花、棠梨花、苦刺花、棕樹花等等都可以成為你的下飯花。
百花總有一款是你所愛。
云南人這食花的野趣,使得菜市場也有了浪漫的色彩。
買完菜順手買束花回去,一手提著煙火氣,一手提著生活情趣,生活就有了多重滋味。
除了眼花繚亂的花,云南篆新市場里的「蔬菜」我也是完全不認識。
比如這種菜,叫「火鐮菜」:
「小苦子」,并非豆類,而是茄屬的近親,叫水茄。
苦苦甜甜,用來做湯或油炸。
「甜菜」,有“植物味精”之稱,葉片里富含很多鮮味物質(zhì),煮湯特別鮮甜。
「四棱豆」,被稱作“豆科之王”“綠色金子”,可清炒。
「草芽」,食用部分為香蒲的地下莖,潔白清香,口感脆嫩,云南人常煮湯或炒。
除了蔬菜,「水果」也是千奇百怪。
「羊奶果」,市場上還會和蘸水辣拌在一起出售。
「牛奶果」其實是星萍果的果實,果肉白嫩似牛奶,不過聞起來有些許石楠花的芬芳。
市場上還有一種名叫「黃泡」的果實,黃泡可直接食用,酸甜可口。
不過說到篆新菜市場「最野」的品種,以上的都不算什么。
最野的往往是那些,你看到后完全無法想象它會和吃掛鉤的東西。
比如「螞蟻蛋」,為黃猄蟻的蛹和幼蟲。
當?shù)厝苏J為,高級的螞蟻蛋自帶甘甜的味道,拿來做涼拌菜是對客人最好的招待。
蟲子也是云南小伙伴比較青睞的一種食物。
在云南的菜市場里,蟲子也是被當做菜攤的當日招牌。
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的,扭頭就能瞥到一盆密密麻麻的蟲子。
除此以外,「葫蘆蜂巢」也是篆新市場的一絕。
蜂巢里面是人工養(yǎng)殖的胡蜂幼蟲和蛹,較為鮮嫩。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說了:
你忘了介紹云南最出名的菌子了!
別急,因為賣云南菌子最出名的地方,并不是篆新菜市場。
而是它,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
圖源:花樣昆明,下同
菌季這塊它真的單方面拿捏篆新,篆新目前在它面前只能是個弟弟。
在木水花,每天以噸計數(shù)的菌子在這里被交易。站在路口你都能聞見野生菌那原始的香味。
這味道不知令多少云南人為之瘋狂。
云南的菌子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的,一種是人工的。
咱外地人吃得津津有味的平菇、草菇、鳳尾菇,被云南人簡單粗暴統(tǒng)稱為“人工菌”。
而只有自然生長的野生菌,才能在這個市場有一席之地。
比如「雞樅菌」,是云南人眼里的“菌王”。
味道鮮美是一方面,還有一點是稀有,所謂“菌子常見,雞樅不常見”就是這個道理。
提煉的雞樅油,更是能讓別的食材大放異彩。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總稱。在食用菌中,比較常見的是白、黃、黑三種。
牛肝菌的個頭普遍較大,價格也因此比較昂貴,一個菌子分分鐘頂咱半個月工資:
圖源:花樣昆明,下同
「干巴菌」其貌不揚,但味道卻是一絕。
處理起來費時費力,價格也是一路飆升。
偶爾,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還會出現(xiàn)“菌王”,那是上山撿菌的人的意外收獲。
去年6月23號,市場就迎來了一位菌王:
一朵重約3公斤的黑牛肝,傘蓋直徑35公分。
一口價3000RMB:
總的來說,在其他地方菜市場日漸式微的今天,云南的菜市場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
但喧鬧鼎沸的人聲、蔬果甜香的混合,還不足以構(gòu)成菜場最大的魅力。
當這些多樣的食材被端上餐桌,為人類提供各式營養(yǎng)時,才真正應(yīng)驗了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