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我認識的玖爺(秋思)

“玖爺”算是梨園同行、票友愛好者對梅葆玖先生的昵稱吧,也只有怹能擔得起這個“爺”的稱謂,倒并不是怹年紀有多大,更多的是怹對同行,對戲迷票友謙和、寬容、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以及怹對藝術的執(zhí)著和認真所贏得大伙兒尊重的一種體現(xiàn)。
我跟梅葆玖先生接觸不算多,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接觸中,梅先生永運是謙和,儒雅,充滿親和力的樣子,永遠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每次梅葆玖先生來上海,李健總要抽時間請先生指點一二,我雖不學梅派,但借錄像的機會倒是狠狠噌了幾次教學實況,也深深為梅先生的學識、教養(yǎng)和氣度所折服,也偷了不少臺上的經(jīng)驗和訣竅。
梅先生教學應屬于高級提高班范疇,每次都是李健先走一遍,然后,梅先生再提出不足和可改進的地方,梅先生說戲十分認真,一絲不茍,即使票友請教也不會藏著掖著,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怹從不說我這么唱,你就得這么唱的話,怹總是說感覺,說我覺這樣合適,然后再把怹為什么覺得合適的道理告訴你,最后補一句,你看吧,比如,怹會教你在臺上如何省動,絕不是偷懶,怹說,演員在臺上要學會省勁,不能有廢步,在臺上唱一出戲,演員是要消耗大量體力的,因此,要學會均勻分配體力,免得演到最后聲嘶力竭,動作變形。
比如說《霸王別姬》的時候,李健在走“霸王別姬”舞劍身段的時侯,雙劍交于胸前轉身,雙劍離胸前遠了一點,又多走了幾步,梅先生就說,你轉身的時候,雙劍貼著胸前原地轉身就行,這樣,胳膊不會舉得太累,又節(jié)省了體力,觀眾看著還不累。我在一旁聽著,回想看過的演出,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演員在臺上有沒有光彩,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努力,老師的指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梅先生在臺上是個好角,大角,臺下是個可愛可親的長者,而在教學上又是一個出色的老師,怹不單單教學生怎么唱戲,還會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唱,盡量讓學生們少走彎路,多長本事。
梅先生走了,帶走了他的舞臺藝術和經(jīng)驗,我算很有興地留下了怹“掛帥”、“醉酒”、“別姬”等幾出經(jīng)典梅派戲的教學實況,也有興記錄了怹舞臺上的經(jīng)驗和對戲對人的謙和與從容。(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