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史話:中國花樣滑冰發(fā)展之初的那些故事(女單&冰舞篇)
導語:對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真正認識花樣滑冰運動無疑是通過申雪/趙宏博這對“冰上伉儷”充滿傳奇的“冰上絢麗人生”開始。但在中國花樣滑冰發(fā)展之初發(fā)生的那些故事也應(yīng)該被我們所了解。下面請聽房學峰為您一一道來。
第一屆亞冬會發(fā)生了兩個現(xiàn)象級事件:一是中國冰球隊戰(zhàn)勝日本獲得冠軍,二是冰舞選手劉陸陽和趙小雷的出色表現(xiàn)。
在1986年的第一屆亞冬會上,劉陸陽和隊友趙小雷一起獲得了冰舞冠軍,除了贏在技術(shù)上以外,劉陸陽高挑的身材和靚麗的形象,也是制勝因素之一,日本媒體對劉陸陽驚為天人:“中國大美女”贏了“日本小女子”。
這塊金牌的影響直到很多年以后還在被人提及,以足球評論著稱的《人民日報》記者汪大昭,就曾專門撰文談過陳露和劉趙組合之后,中國在女單和冰舞項目上的后繼無人問題。
錯誤的選擇
大昭是我所尊敬的大哥,但這一次他錯了——
在那屆亞冬會上,日本并沒有派出最好的男女單人滑選手,卻派出了兩對最好的冰舞選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陸陽和趙小雷的金牌是貨真價實的。但問題是:日本的單人滑當時就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冰舞則連二流都算不上,劉趙組合的金牌如果拿世界水平衡量,其含金量未必能超過張述濱的男單銀牌和付彩姝的女單銅牌,更不能和后來贏得過世界冠軍的陳露相提并論了。
大昭不是專攻花樣滑冰,所以他的這個錯誤很難免。何況劉趙組合的這塊金牌,還導致中國花樣滑冰界選擇了錯誤的發(fā)展方向——
大家認為冰舞將是中國花樣滑冰趕超世界水平的突破點,于是在1987年到1989年三年間,對冰舞項目給予了很大的政策傾斜,除了聘請名家執(zhí)教、邀請專家講學之外,還增加了和高水平國家的交流,其中一個極端的例子是1988年邀請?zhí)K聯(lián)花樣滑冰隊(當時除了他們的女子單人滑在世界上屬于“獎牌水平”外,其他三個項目都是“金牌水平”)訪華:來訪的9名運動員里,竟然有8人是冰舞的!
但很快中國花滑界就認識到:冰舞不但不是打翻身仗的突破點,反而可能是最難取得突破的,因為它的評價標準首先是藝術(shù)的、其次才是技術(shù)的,而中國運動員在文化素養(yǎng)、綜合藝術(shù)素質(zhì)等方面欠缺比較多,想取得突破難上加難——與其說冰舞是花樣滑冰比賽中的一個小項,不如說它是一個單獨的分項!
方向的錯誤,這也是一個項目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常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就花樣滑冰而言,日本人當時的認識顯然比中國更深刻:1990年第二屆亞冬會仍然在札幌舉行,因為和花樣滑冰世錦賽的時間沖突,東道主干脆取消了花樣滑冰項目,日本人連他們穩(wěn)拿好幾塊金牌的項目都不要了,這種價值觀給中國花滑界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這里產(chǎn)生了一個有趣的引申話題:同樣是在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為了能夠確保金牌總數(shù)第一,中國又做了什么呢?
亞冬會的由來
1981年,日本的名古屋輸給首爾,未能獲得198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quán),而1990年是廣島建市100周年,因此在北京計劃申辦1990年亞運會的幾乎同時,廣島也計劃申辦這屆賽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各種雙邊和多邊的積極斡旋,最終在1984年的亞奧理事會大會上,北京和廣島分別獲得了1990年和1994年亞運會的主辦權(quán)。
也是在1984年,亞奧理事會決定創(chuàng)辦冬季亞運會——最初是韓國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guān)系,想采取“體育外交”的手法,舉辦中韓之間的速滑比賽,但限于當時中國的外交政策,這個提議未獲得中國的認可。后來,日本又提出舉辦中日韓三角賽事的建議,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未獲得中方認可。最后,何振梁先生首次提出了創(chuàng)辦亞冬會的建議,并且得到了日本韓國等國的支持,亞冬會得以誕生,日本札幌連續(xù)承辦了前兩屆比賽。
陳露在長大
正當中國花滑界在冰舞這個錯誤方向上奮勇前行并且樂此不疲的時候,陳露在逐漸長大。
陳露的父親陳喜勤是一位冰球運動員,她的叔叔陳喜光則是參加1981年C組世錦賽的中國冰球隊主力球員。這種基因使陳露在六歲時就進入了業(yè)余體校,師從李露教練。
陳露第一次引起人們注意是在1988年的一次國內(nèi)邀請賽上,不滿12歲的陳露完成了五種三周跳,僅就動作難度而言,她已經(jīng)不遜色于獲得當年冬奧會金牌的民主德國名將維特。在冰舞與女子單人滑之間,中國花滑界感受到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滋味——這是陳露的教練李明珠當教練的第十個年頭,但她只有27歲。
1989年的全國錦標賽,是中國花樣滑冰進入陳露時代的標志,她獲得了自己十次全國冠軍中的第一次。此時中國隊已經(jīng)連續(xù)五次缺席花滑世錦賽了,而恰恰是在這個時期,世界花樣滑冰歷史上發(fā)生了一個最重要的事件:日本選手伊藤綠獲得了1989年世錦賽金牌,花樣滑冰運動正在悄然步入亞洲時代。
1991年,中國隊重返國際賽場,陳露先是在世青賽上創(chuàng)紀錄地獲得銅牌,隨即在世錦賽上又以第十二名的成績刷新歷史;1992年,陳露在世青賽和世錦賽上均獲得銅牌、在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獲得第六名。
關(guān)于1992年的冬奧會,現(xiàn)在人們談?wù)摫容^多的,是葉喬波的兩塊銀牌和李琰的一塊銀牌,但實際上至少還有兩個成績值得充分肯定:陳露獲得的這個第六名和宋臣在男子500米速滑比賽中獲得的第九名??上г谀莻€年代,我們的體育價值觀基本上是以金牌為中心的。
在這種價值觀的統(tǒng)治下,也使我們部分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朋友——
卡羅法西
如果沒有原籍意大利的美國教練卡羅法西,不會有中國花樣滑冰的今天,他應(yīng)該在中國體育聘請外教的歷史上擁有的地位,是怎樣推崇都不過分的!
卡羅-法西在運動員時代,曾在意大利的全國錦標賽上獲得過單人滑十連冠和雙人滑九連冠,還在歐錦賽上兩次獲得男子單人滑冠軍。加入美國籍之后,他培養(yǎng)的最著名選手是花樣滑冰的一代天驕佩吉-弗萊明。
1978年,中國第一次派人去加拿大考察世錦賽的時候,法西就主動和中國隊接觸,贈給每人一雙冰鞋(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出訪時接受的禮品,一般是力士香皂、一次性剃須刀,或者絲襪),并表示了訪華的愿望。1981年在美國舉行世界錦標賽期間,法西主動留下中國最好的男女單人滑選手許兆曉和包振華在美國免費訓練,親自指導了一個月。
陳露在1991年亮相國際賽場后,法西再次伸出援手,于當年五六月間帶她和贊助她在意大利訓練了一個月。一年之后,又指導陳露等中國選手在洛杉磯訓練了一個半月。這樣的合作場景,以后幾年里又曾多次出現(xiàn)。他在陳露的成長過程和中國花樣滑冰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談?wù)撃切椭^中國競技體育的外國教練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知道意大利人里皮,至少還應(yīng)該知道另一個意大利人卡羅法西!
1997年世錦賽期間,法西因為心臟病不幸去世,陳露當時正處于“非常時期”,所以在法西的追悼會上,最該出現(xiàn)的陳露卻無法出現(xiàn),此為后話……
(2015年07月15日發(fā)表于新浪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