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噸的核燃料為何可以污染整個大洋?

按照基本的原理來說,不論是衰變類的放射性物質,還是聚變類的熱核物質,都是地球本身自帶的基本物質之一。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從外星取樣返回,但是取回的物質重量相對地球本身的巨大物質聚集體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從外太空取樣返回的物質中至今也沒有取回特別有放射性的元素。而地球每年自然吸引墜落的太空塵埃包括各種隕石和隕星,其實加起來的總量也是很大的,每年有幾萬噸不成問題。也就是說在事實上,地球仍然在不斷地積累變大。說是地球每年都增大幾萬噸,為何不見成千上萬噸的巨石從天上掉下來?大的隕星墜落事件幾年才有一次。其實地球日常吸收的99%以上都宇宙塵埃和小顆粒。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會成為看得見的流星和隕星。被吸收的宇宙塵埃和顆粒個體都很小,但是架不住地球像宇宙吸塵器一樣。

不分晝夜的每時每刻都在持續(xù)吸收,因此這個過程大多數不可見但是確實存在。當今地球吸收的宇宙物質,絕大多數都是低放射性的。但是地球在形成初期吸收的基礎物質卻未必如此。因為典型的衰變類物質,比如金屬鈾,其自然密度是很大的。在地球形成初期的聚集碰撞能量,大量轉變?yōu)闊崮軙r,這個時期的地球,接近半熔化的狀態(tài),導致密度比較大的放射性物質大多數沉積到了地核和地幔的下層,只有極少量保留在了最上層的地殼中。而人類現在開發(fā)利用的物質,幾乎全部是地殼以內的最上層物質。畢竟到目前,人類還還沒有證實可以直接利用地幔物質的證明。正是因為大多數自然衰變元素的密度都比較大,因此大多數集中在了地球的核心區(qū)。留在地表的放射元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極為分散。況且經過45年的衰變。

導致地殼上層的陸地和海洋的整體自然放射性都已經不高。因此地球表面成為生物活躍,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果地球表面的放射性整體仍然很高。是無法大量存在和繁殖生物的。那么為何一個出事故的H電站的幾百噸燃料,就可以造成事故后的大面積放射污染,甚至在數百上千萬噸H廢水傾倒后,會造成整個大洋污染的嚴重后果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首先,數百噸的核燃料的總量并不少。相當于四五百顆核彈的武器級鈾的總含量。更致命的是,這些鈾元素是在高度反應期間被事故破壞暴露,然后再繼續(xù)無序地反應下去。也就是放射性已經被充分地點燃,可以說是“肆意燃燒”的狀態(tài)。因此產生的短期和長期放射性新污染物質極多。而地殼中雖然原本存在這些鈾,但是都是分散在很大面積內,各自都很安靜的狀態(tài)?,F在幾百噸聚集在一起“作妖”,就完全不好辦了。這就像人可隨便拿一個沒有燃燒的炭塊把玩。

但是一旦一座煤山都一起燃燒起來,那威力絕不比火山還差。何況放射性“燃燒”帶來的后果,比自然化學燃燒麻煩幾億倍。雖然一個大洋中的水體總量很大,海水中的鈾總量也很驚人,但原本都是分散靜默狀態(tài),現在把數百萬噸,后續(xù)可能還有數千萬噸的高放射污水全面傾倒。會瞬間提高整個大洋的整體放射指標。隨著海流會擴散到全球大洋,最終結果就是污染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