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修復譚
正忙于制作兩款游戲,閑暇中,將以前的兩幅漫畫放入AI中去,得出結(jié)果頗佳。
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并不覺得AI能勝任改漫畫。結(jié)果恰恰相反,改得很好,比單張CG還好。






(上圖分別為:原圖、AI改圖、手動再改圖)
通常,將根本詞條憑空生成、色塊草稿圖生圖,以最終效果而言,生成的明顯帶有他人風格和作品的成品圖稱為“拼尸塊”,也可以說是當下AI繪畫的一大部分。
不過,本人借用AI僅充當了加深細節(jié),修補結(jié)構(gòu)等微小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使用AI是為“修復”,而非“繪制”。
緊接著,我又試起了動畫。




隨便截了兩張帶黑邊的。(上修下原)
可以看到多人大場景時,AI仍然不能勝任修復功能。對此我也不是沒有對策的,依我以前文中所說的,將一場景中的素材拆分開(比如人物和背景單獨渲染),逐個AI化,應該可以避免“群魔亂舞”的狀況。
但今天僅為前瞻試驗,讓我們繼續(xù)。






這是三張“雨停時”中的經(jīng)典鏡頭。我將人臉和字幕都拼貼了上去,整體效果不錯。
(當初,還有人說圖二的樓窗戶太小,比例崩潰,我也以為然?,F(xiàn)在經(jīng)AI一畫,大家看到,比例不失調(diào)了。)
結(jié)論就先不說,我們再來看下老作品《路》開篇的幾個鏡頭。






(以上都省略了AI修圖,各位看到的是手工再改圖。因為圖片數(shù)太多影響觀看比較)
我由衷地感嘆,我的作品色彩之濃厚、分鏡之工整、線條之強而有力。AI改圖效果之好,正是仰賴著這幾個關(guān)鍵點的。(換言之,用別的圖來生圖,是生不出這種效果的)
那么,這種技術(shù),我要如何運用,又或是否運用呢?
以動畫來說,僅一幀還好,但連續(xù)多幀的情況,尤其是多人出鏡時,AI的效果很難穩(wěn)定。但慶幸的是,我的作品一向被人稱為“幻燈片”,它本身并不是由大量的連續(xù)幀,而是不斷反復播放同幾幀生成的。比如,本來幾百幀不同的影像會很不穩(wěn)定,但對我,同樣長度的影像我也許只用了幾幀,所以并不會有不穩(wěn)定的情況。更何況大家也知道,我的說話動畫就只動嘴而已,只要把嘴那一塊挖下來改動即可。
以及我剛說的拆分修復法。想要依靠AI修復老作品并得出較好的效果我認為并非難事。
只是以前大量文件雖有保存卻很凌亂,以及眾所周知我的磁盤曾經(jīng)壞過一次(當時我甚至將已經(jīng)做過一次的影像只好又從頭再做了一次),這是致命的,傳世經(jīng)典《路》的AE原文件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队辍返牟糠衷募矝]有。這么重大,這么希望能修復的兩部作品,原文件都沒了,還搞什么?
再者即使可以做,將我過去六七年間的作品陸續(xù)AI修復再改正,其工作量絕對不小,預估至少一年。而當前,我又秉行“游戲先行”的原則,大家也知道,我不僅做了一部(歷史戰(zhàn)棋),另一部文字游戲也做了三分之二了,只是都沒程序。因此并不想讓“AI修復”搶了即將出世的兩部游戲的風頭。
以及再說回那句老話“作品要人看,靠的是流量”。我把我所有作品AI修復了再上傳一遍,浪費了大量時間,也許最終收益仍然慘淡。畢竟,它們原來就已經(jīng)是那么精美了。
但僅對于一些短篇漫畫,我覺得也很可以先用AI修復再發(fā)布試行一下??紤]到有妖氣已倒,我之后把B站中未收錄的漫畫再上傳一下。老的全傳完后,我開始用AI修復一些短篇并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