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竹溝遺址,祭先輩英魂,揚革命精神
1919年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促進了駐馬店市人民的新覺醒。廣大青年滿懷愛國熱情,投入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駐馬店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1922年夏,駐馬店火車站成立了鐵路工人俱樂郎,秋改名京漢鐵路總工會駐馬店分會,這是在黨的領導下駐馬店市建立最早的工人組織。1923年2月駐馬店的鐵路工人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大罷工。1925年“五卅”運動時期,駐馬店各地組織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憤怒聲討英、日帝國主義的暴行,聲援上海、廣州等地的反帝斗爭。同時農民運動蓬勃開展起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法西斯發(fā)動了全面的侵華戰(zhàn)爭。從1938年4月4日日軍出動戰(zhàn)機狂轟濫炸駐馬店、確山始,到1945年9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止,駐馬店地區(qū)除新蔡縣外,其余各縣均數次淪陷。侵略者鐵蹄所到之處,大肆推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殺光、燒光、搶光)政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駐馬店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一時古蔡悲歌,汝水激憤。富有光榮革命斗爭傳統(tǒng)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在豫南大地不畏強暴、英勇抗敵,涌現(xiàn)出無數可歌可泣、彪炳史冊的愛國壯舉。
在七月十一日,實踐組員邁著沉重又堅定的步伐走進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觸碰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
?

? ? ? ? ? ? ? ?(竹溝革命紀念館正門)
抗日戰(zhàn)爭初期,竹溝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勁夫、張愛萍、張震、方毅、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zhàn)斗過。
在竹溝創(chuàng)刊的共產黨著名報刊《拂曉報》、《小消息報》,宣傳了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抗日路線、方針和政策,對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劉少奇的著名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就是輾轉中原,抵達竹溝后修訂的。中原局、河南省委還在竹溝舉辦教導隊和黨訓班等,培育黨政軍干部 1400 余人。
?

? ? ? ? ? ? ? ?(劉少奇抵達竹溝路線圖)
當年,劉少奇同志看到這里如火如荼、生機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勢 ,高興地說:“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竹溝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溱河。這里簡直成了小延安!”
從此,竹溝以“小延安”的美名傳揚全國。
?

? ? ? ? ? ? ? ? (張震寫下“小延安——竹溝”)
進入紀念館大門即為劉少奇同志赴竹溝時地雕像。
?

? ? ? ? ? ? (劉少奇同志赴竹溝雕像)
竹溝革命紀念館展廳基本陳列為“竹溝革命斗爭史陳列”,全面、準確地反映了竹溝革命根據地形成的過程和抗戰(zhàn)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溝領導中原人民發(fā)揮的重要歷史作用。內容分早期革命活動、開辟豫南桐柏山區(qū)根據地、河南抗戰(zhàn)的領導中心、中原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支撐點、竹溝慘案、奪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六部分。陳列展出實物、圖片、繪畫、文字內容計400余件,繪制場景4處,大型雕塑作品4件。館藏文物近800件,藏品類別主要是近現(xiàn)代文物,特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溝時期遺留下來的革命文物,如劉少奇曾戴過的棉皮帽和新四軍第五師確山縣民兵總隊部關防木印等。
進入展廳,革命先輩各種遺物陳列于展柜。看著眼前的遺物,震撼嘹亮的沖鋒號,震耳欲聾的廝殺聲猶如在耳邊響起。
?


? ? ? ? ? ? ? ?(紅軍游擊隊所用槍支)

? ? ? ? ? ? ? ? ? (紅軍所用大刀)
穿過展廳,接踵而來的就是重要人物和部隊編制的介紹。竹溝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勁夫、張愛萍、張震、方毅、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zhàn)斗過。竹溝又是新四軍二師一部、四師、五師的發(fā)祥地和三師、七師部分骨干力量的出發(fā)地。中原局、河南省委還在竹溝舉辦教導隊和黨訓班等,培育黨政軍干部 1400 余人。
?

? ? ? ? ? ? ? ?(新四軍二師、四師部隊編制)

? ? ? ? ?(新四軍五師、三師、七師部隊編制)
在竹溝革命紀念館,通過觀看展廳中珍貴的圖片、文獻和革命年代的實物,聆聽竹溝紅色歷史,生動再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的光輝形象和可歌可泣的革命場景,大家仿佛回到了革命先烈們曾經的艱苦歲月,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追求信仰、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今天的駐馬店人正描繪著一幅恬靜的生活畫卷,踐行著烈士陵園前的題詞: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yè)中。
這里的紅色歷史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前來,緬懷先烈,牢記過去,展望未來。
河南工業(yè)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史光榮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