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yè)】納蘭性德陪康熙“望江南”?“斜倚畫闌嬌不語”邂逅情詩(二)

納蘭性德的《望江南·詠弦月》
望江南是詞牌,詠弦月是標題。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愛新覺羅·胤礽)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頂尖的官二代,正八旗,特別有才華。納蘭性德的詞在清朝的初期NO.1。
王國維先生的評價:滿洲兄弟剛入中原,他沒有我們那么多條條框框,不用那么多套語。“以自然之眼觀,以自然之言言情”寫的特別動人。
望江南·詠弦月
清 · 納蘭性德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

【背景】
這是首小令,寫的地點是揚州紅橋。由于納蘭性德,他很長時間做康熙的近親侍衛(wèi),隨康熙起到塞北下江南,這首詩就是在康熙下江南時候顯得非常的優(yōu)美。
弦月,分上下弦月,上弦月是15前的月亮,下弦月是16以后的月亮。
這首詩寫的是上弦月??。
(秋天)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由于它不是圓的,只是半鏡寫的很漂亮。
那個弦月慢慢地爬上了湛藍的天空。
分別寫了:時間背景和月亮
斜倚畫闌嬌不語
光月亮又沒有什么意思?在紅橋月下的美人就顯得格外動人。
斜靠在紅橋的欄桿(雕欄畫棟)
嬌就是嬌妹,實在是楚楚可憐,太好看了。帶著淡淡的微笑。
暗移梅影過紅橋
納蘭性德是在寫那個弦月的月光透過梅花樹照出的影子隨著月光的上升,不斷的偏西。梅樹的影子不斷拉長,慢慢的飄過了紅橋。
一方面能動的美嬌娘嬌而不語,你方便不能動的梅樹影子偏偏過了紅橋。(動靜有致)
裙帶北風飄
由于當時是初八月,秋天來到就有那種很涼的那種北風。姑娘的裙帶在北風中間不斷的抖動飄搖。(輕盈美麗)
它完全是弦月底下的一幅美麗的畫卷,是美麗的仕女圖或者美女圖。特別是在月光底下,看到一幅畫,畫卻美麗動人,不用任何語言。這也是一種邂逅。
對于一個男士來說,到一個風景名勝古地,固然是要看風景,但是最想看的還是美女。人是最美麗的風景。
這首詩的邂逅,他就是在揚州的紅橋上,看到了一副美麗的畫卷,畫卷中天的中心人物就是,裙帶北風飄的那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