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美]凱利·麥格尼格爾-文化發(fā)展出版社


*11
“說不”屬于意志力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對于你打算拖到明天或者下輩子再做的事,你得學著“說要”。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xiàn),但它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2
想要做到自控,你得在關(guān)鍵時刻明確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意志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13
社會越來越復雜,人們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huán)境、與人合作、維持關(guān)系,人腦很早就學會了自控。現(xiàn)代人的大腦就是為了適應各種需求而進化出來的。只有大腦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才能擁有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種抑制沖動的能力,它使我們成為了真正的人。
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人,都會活得更幸福。
頑強的意志力是一個人最突出的優(yōu)點。
*14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經(jīng)學原理:前額皮質(zhì)。
前額皮質(zhì)是位于額頭和眼睛后面的神經(jīng)區(qū),主要控制人體的運動。
現(xiàn)代人大腦里前額皮質(zhì)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
前額皮質(zhì)分成了三個區(qū)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
前額皮質(zhì)的左邊區(qū)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能幫助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右邊的區(qū)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能克制一時沖動。以上兩個區(qū)域一同控制“做什么”。
*15
第三區(qū)域位于前額皮質(zhì)中間靠下的位置,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決定你“想要什么”。
*17
前額皮質(zhì)并非是種可靠,醉酒、缺覺、分心等都會影響到它,使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
*18
有些神經(jīng)學家認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我們的腦袋里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19
當下的你想要這個,但如果不要的話,你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兩個自我發(fā)生分歧的時候,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決定放棄的一方并沒有做錯,只是雙方覺得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20
雖然原始沖動并不總對我們有利,但想徹底擺脫它也是不對的。
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對于健康、幸福和自控力來說,原始的恐懼和欲望至關(guān)重要。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們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
在自制力挑戰(zhàn)中獲勝的關(guān)鍵,在于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這些本能。
自控系統(tǒng)和生存本能并不總會發(fā)生沖突,在某些時候,它們會相互協(xié)作,幫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21
意志力第一法則:認識你自己。
自控力是人類最與眾不同的特征之一。此外,人類還擁有自我意識。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們?yōu)槭裁催@樣做,但愿我們還能知道,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這樣我們就會三思而后行。
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則,大腦總會默認選擇最簡單的。
現(xiàn)代社會充斥著誘惑和刺激,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自控力。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如果你心里在想其他事,那么沖動就會主導你的選擇。
*24
神經(jīng)學家發(fā)現(xiàn),人腦像一個求知欲很強的學生,對經(jīng)驗有超乎大家想象的反應。如果你每天都讓大腦學數(shù)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shù)學。如果你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你的大腦會根據(jù)你的要求重新塑形。
*25
神經(jīng)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你經(jīng)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沖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
*26
意志力實驗: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
①原地不動,安靜做好?!o坐。
②注意你的呼吸?!鼩鈺r,默念“吸”;呼氣時,默念“呼”。
③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鷮W⒂诤粑旧怼?/p>
*27
冥想時感覺“很糟糕”才能讓訓練有效果。
*28
自控力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偏離目標,又不斷把注意力收回來。
冥想不是讓你什么都不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
每個意志力挑戰(zhàn)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占據(jù)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沃恩次啊會擁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
*34
自控力不僅和心理有關(guān),更和生理有關(guān),只有在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的瞬間,你才有力量克服沖動。
*36
應激反應是一種管理能量的本能,這種本能決定了你將如何利用有限的體力和腦力。
*37
你確實需要克制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但不可能消滅一個欲望,因為欲望在你內(nèi)心和身體里,沒有辦法自動消失。
*38
我們總覺得誘惑和麻煩來自外部世界,比如危險的甜甜圈、罪惡的香煙、充滿誘惑的網(wǎng)絡,但自控力告訴我們,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我們的思想、情緒和沖動出了問題。
自控力和壓力一樣都是生理指標,當你需要自控的時候,大腦和身體內(nèi)部會產(chǎn)生一系列相應的變化,幫助你抵抗誘惑、克服自我毀滅的沖動。蘇珊娜·希格斯托姆(Suzanne Segerstrom)(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家)稱這些變化為“三思而后行”反應。
“三思而后行”反應和應激反應有一處關(guān)鍵的區(qū)別:前者的起因是你意識到了內(nèi)在的沖突,而不是外在的威脅。
你想做一件事(比如:抽煙、吃大餐、工作時間瀏覽不良網(wǎng)站),但你知道自己不該做;或者,你知道你應該做什么(比如納稅、完成項目、去健身),但你寧愿什么都不做,這些內(nèi)在的沖突本身就是一種威脅,你的本能促使你做出潛在的錯誤決定。因此,你需要所謂的自控力,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讓你自己放慢速度,而不是給自己加速(比如應激反應)?!叭级笮小狈磻褪亲屇懵聛?,當你意識到內(nèi)在沖突的時候,大腦和身體會做出反應,幫助你放慢速度、抑制沖動。
*40
“三思而后行”反應讓你避免沖動行事,給你提供更多的時間,讓你深思熟慮。
對“三思而后行”反映的最佳生理學測量指標是“心率變異度”,即能反映壓力狀態(tài)和平靜狀態(tài)下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
*41
心率變異度能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程度,可以用它推測誰能抵抗住誘惑,誰會屈服于誘惑。
任何給你的身心帶來壓力的東西都會影響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甚至會摧毀你的意志力。焦慮、憤怒、抑郁和孤獨都與較低的心率變異度和較差的自控力有關(guān)。
除冥想練習外,還有一些減輕壓力、保持健康的辦法,如鍛煉、保證良好睡眠、保證飲食健康、和朋友家人共度美好時光、參加宗教活動,都能增強身體的意志力儲備。
*42
意志力實驗:通過呼吸時間自控
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即每次呼吸用10-15秒時間,比平常呼吸要慢一些,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額皮質(zhì),提高心率變異度,有助于你的身心從壓力狀態(tài)調(diào)整到自控狀態(tài)。
*45
鍛煉能提高心率變異度的基準線,從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礎。
任何能讓你離開椅子的活動,都能提高你的意志力儲備。
*46
科學家認為,5分鐘的“綠色鍛煉”能減緩壓力、改善心情、提高注意力、增強自控力?!熬G色鍛煉”指的是任何能讓你走到室外、回到大自然懷抱中的活動。短時間的爆發(fā)可能比長時間的鍛煉更能改善你的心情。低強度的鍛煉,例如散步,必高強度的訓練有更明顯的短期的效果。
*47
長期睡眠不足讓你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欲望,受到誘惑。
*50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能獲得更多的睡眠,卻沒法早點入睡,那就不要想睡覺這件事,想一想你到底對什么說了“我想要”。這個意志力法則同樣適用于你想逃避或拖延的事——當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時候,你或許需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