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00多年前,陶淵明就啟發(fā)世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山水田園...


——陶淵明筆下的秋天——
——清悠淡永,怡然自得——
——希望你我能有這份心境——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寫下的一組詩。有人認為,陶淵明寫這一組詩時距離他辭去彭澤縣令已有十年以上。不過,陶淵明的年譜存在很多問題,現(xiàn)在還不能確切判斷《飲酒》諸詩具體的寫作時間。但無論如何,這時候他應(yīng)該已歸隱有年了。
《飲酒》組詩的開頭有一篇序文,比較明確地交代了該組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這應(yīng)該是冬季農(nóng)閑而夜已漸長的時候。陶淵明寫了那么多詩反映田園生活中的樂趣,為什么在“閑居”時反而“寡歡”?這應(yīng)該是由于精神上的孤獨。在農(nóng)忙時,勞累的工作可以使他忘掉煩惱,但到了冬季,農(nóng)事稀少而夜晚漫長,詩人該如何排遣那些孤獨憂傷呢?恰好在這時候有人送給他一些好酒。他每天晚上喝酒,對著自己的影子一個人干杯,于是很快就醉了。有的人醉得人事不知,那是一種醉法;有的人醉得瘋瘋癲癲,那也是一種醉法。而陶淵明醉了之后還能夠?qū)懺?,這又是一種醉法。這篇小序和二十首《飲酒》詩,讓我們看到一個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形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