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無損音質(zhì)歌單|Chapter 6 · 自然篇 · 美麗新世界

從黎明初現(xiàn)到明月高懸,從清麗湖岸到美麗生靈……我已看到那美麗新世界。我已擁有那美麗新世界。
Part?1【美若黎明】
1.《?美若黎明》?00:01?
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意大利。由于時差的關(guān)系,李健起得特別早,習慣熬夜晚起的他突然發(fā)現(xiàn)早上的陽光給了他一種從未有過的希望,欣喜地感受到一天起始的狀態(tài)。夾雜在夢境和現(xiàn)實之中的感覺令他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他借鑒馬爾克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方法,以充滿美好與希望的意象創(chuàng)作了歌曲。
前奏閃爍,如同在晨霧中折射的光影。讓我想到——夏日黎明,站在老式居民樓的天臺上看城市漸漸蘇醒。時光讓世紀初的樓房變得柔和與灰蒙,天臺上擁擠、溫馨、又干凈。蔥郁藤架上的豆角沉沉垂綴,飽滿的紫皮茄子泛著鮮亮的光,晾曬的衣服隨意又不失有序地懸掛在菜叢之上,衣角滴落的水珠掛在濃綠的葉子上……薄霧漸漸散去,晨光漸漸明朗,城市的模樣漸漸清晰。對面乏味的窗子里,年輕的爸爸出現(xiàn)在小廚房里做飯,還穿著睡衣的媽媽到陽臺收曬干的衣服,樓下的街道,上學的孩子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留下一串叮鈴清響,老人出來散步,遇見熟人相互笑著寒暄……這份美好如此溫馨,嶄新的一天像嶄新的生命一樣鮮活,讓人微笑著羨慕,讓人含著淚感激。
2.?《等待黎明》?04:26?
這首歌是大型抗戰(zhàn)史詩故事片《百團大戰(zhàn)》的主題曲。由爵士樂大師黃勇作曲,李健主唱。
歌詞平實又極具畫面感——當暗夜深沉所有人都精疲力盡的時候,握住戰(zhàn)友的手,用力量的傳遞,呼喚他不要睡去,燃起希望,等待黎明,等待勝利的那一天。戰(zhàn)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希望溫暖,都濃縮在黎明前與戰(zhàn)友握緊的一雙手中。聽者也會感到其中那隱隱的、堅定的、希望的力量。
?
Part 2【神仙湖畔】
3.?《貝加爾湖畔》?10:14
這首歌是李健去到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畔后寫的。當時,俄羅斯大使陪李健一同參觀貝加爾湖畔。在俄羅斯大使的邀請下,李健決定以貝加爾湖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用俄羅斯式的配器創(chuàng)作一首歌曲,并當場用手機錄下幾句旋律。回國之后,李健覺得這段旋律可以使用,就拿吉他試彈。確定曲子后,又花兩三個月創(chuàng)作完成了歌詞。
除了歌詞強烈的畫面感,個人覺得這首歌絕妙的地方還在于,它既可以是“人眼中的湖”——春風沉醉、綠草如茵、戀人漫步;又可以是“湖眼中的人”——人們含蓄在眼里心中的愛意,被湖面看到、借湖面訴說……“兩個人的篝火,照亮整個夜晚”,自然的愛與人間的愛相互交融、和諧美好……
4.?《撫仙湖》?14:19?
李健與友人到云南撫仙湖游玩,夜晚在湖畔撥撫吉他歌唱,清晨迎著朝陽下水游泳。當潛入湖水又冒出水面的那一刻,腦海里浮現(xiàn)一段旋律,于是回去后寫下了這首關(guān)于撫仙湖的歌曲。
“這是怎樣的夜晚/讓人傷感又留戀?你說記住這一刻/哪怕從此各天邊……”,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時刻,與朋友度過美好的夜晚,黎明到來卻又要各自走散……離別的傷感注定存在,但美好的一刻即是永遠。
5.?《珍愛深深》?19:00
深深洱海里的深深的愛……
李健創(chuàng)作隨筆:“第一次為別人的曲子填詞,作曲人是久石讓。這首歌是為陳凱歌的舞劇《希夷之大理》而寫,故事的背景具有神話色彩:不能相愛的公主與獵人分別化作云朵和石頭,每等到大風吹開洱海時,天上的那朵云才能與沉入湖底的石頭相見。填詞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最后的定稿是個早晨,陽光飽滿,心情大好?!?/p>
6.?《麗江》?23:33?
“走過了流水人家/我的她還在心中”,見過美好景色無數(shù),心上人始終如一——是否也是宣告自己,在這物欲縱橫的世界,我愿一人堅守本心
7.?《雨后初晴》?28:22?
《雨后初晴》是李健在日本京都創(chuàng)作的歌曲。那是11月底的京都,雖然有幾天放晴,但整體來說,這座古城天天都在下雨,這幅景象也讓音樂詩人特別的感性,李健說自己喜歡下雨的日本,因為雨讓整個世界充滿了詩意,他在歌詞里也描述這份浪漫:「還有誰像我一樣信奉著春風細雨」。在京都,李健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似曾相識,這首歌寫得看似愛情,但其實不是情歌,詞中的「你」其實是個故意不講出的某個特定的人,反射歌詞里「在夢里尋找真實還信以為真」。京都就像是一個不真實的地方,就像是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人們說著你聽不懂的語言,卻在這陌生的城市,更靠近心里的信念:「我只相信古老的情感」。音樂上最早的動機和味道充滿些許的日本傳統(tǒng)音樂的和聲以及調(diào)性的表現(xiàn),一開場用吉他彈的幾個旋律,是整首樂曲創(chuàng)作的雛形,更構(gòu)成日本最典型的音層:增四度,這個音層其實是音樂人不太愿意用的音層,因為它會讓人聽起來不太習慣,卻也因著這份違和感,帶出深植內(nèi)心那份信以為真的熟悉,段落中用了鋼琴富含情感面的表現(xiàn),訴出似夢非夢的唯美狀態(tài)。更在聽起來像是結(jié)尾的部份,加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爵士:以為結(jié)束,又起了一段,讓看似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想往,繼續(xù)延續(xù)。
這首歌的歌詞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張棗的一句詩“只要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
Part 3【美麗生靈】
8.?《你從天而降》?33:19?
李健創(chuàng)作手記:「《你從天而降》寫給我在溫哥華時遇見的一只海鷗,它每天來到我的陽臺打招呼,跳到我的手上吃東西,這是一種信任,我甚至自作多情地覺得是一種寵愛。它也讓我回想起自己多年前初次與鳥兒親近的情形,那只小鳥兒來到我的房間,不小心滑了一跤,感覺它自己還挺不好意思,那是像童話般的一個瞬間,讓我覺得童話是存在于現(xiàn)實中的。?我寫過許多與自然與動物有關(guān)的歌,“人與自然”這四個字是很玄妙的,我在動物身上常常感受到?jīng)]有防備的友善。人和動物都是自然界的過客,它們的世界在某一個維度上可能比人類更豐富多彩,當我們彼此遇見,便存在于對方的世界里了,互為客人也互為主人。人與動物、人與人各有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彼此換位理解、交流、退讓、愛護,關(guān)愛別人也是關(guān)愛自己。“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古老的法則在現(xiàn)代社會不會過時,反而歷久彌新?!?/p>
9.?《深海之尋》?37:20?
這是一首環(huán)保主題的歌曲?!拔业妮x煌讓你黯淡了很久/我的揮灑窮盡了你的所有”——人類對大自然的無度索取,令有良知的人類感到羞愧。但若跳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父母與子女之間、愛情里面,依稀仿佛,也有這首歌的倒影……
10.?《美麗生靈》?41:50?
李健創(chuàng)作手記:「《美麗生靈》的創(chuàng)作基于一次潛水中遇到了一種巨大的魚,名字叫蝠鲼,我像是忽然闖入了它的世界,但它對我表現(xiàn)得特別友好,沒有因為我的到來而防御,蝠鲼一家自在游樂。?我覺得我們眼中的動物和動物眼中的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樣的:我們是動物眼中的動物,在地球上和平相處,彼此遵循自己的世界,彼此尊重各自的世界,既要維護又謹慎踏入,保護好彼此的生活,不介入過多。當我看見大魚一次又一次在我身邊徘徊時,它帶著友好的場,給我一種溫暖的、既親切又陌生的感覺。生物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模樣也是音樂里最高的境界。?我從這樣一個樸素的日常經(jīng)歷中聯(lián)想關(guān)于人和人之間,生物和生物之間的思考,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演化到今天都是美好的,要尊重某種自然選擇,尊重所有的生活都是需要同等地和平共處的。《美好生靈》看似一個環(huán)保主題,更多是我對生命之間的單向思考,我姑且叫單向思考,因為我在思考,而我不知道我面對的生靈是怎么思考的,它可能也在思考。任何一種生物都是神秘莫測的,物不同類不同,我們很難揣測對方的經(jīng)歷。那一瞬間微妙的情感,好似人和生物體之間的息息相關(guān)與心心相印?!?/p>
?
Part 4【心升明月】
11.?《風吹麥浪》?46:11?
李健在一采訪中說:“我有一首歌叫《風吹麥浪》它有一半以上都沒有歌詞,尤其是后面,因為我試過填什么詞都會打擾這段旋律。其實調(diào)我認為那個是一個歌手最才華的體現(xiàn),比如你的編曲你的和聲是可以模仿的,比如可以借鑒德彪西,比如說坂本龍一,日本的大師級。他很多都是借鑒德彪西、拉維爾這些東西,這是沒問題,但是如果你把對方的旋律拿過來這就是抄襲了,旋律是唯一不可以抄襲的,節(jié)奏大家都可以用,旋律是真正內(nèi)心掌控的東西。旋律是最本真、最能代表一個作曲家的一個東西。無論一個無名小卒或者是一個大師級人物,寫一段讓所有人都喜歡的旋律,都是同樣有難度的。”
12.?《水流眾生》?50:16?
《水流眾生》是李健第一首為西藏而寫的歌,第一次看到冰涼清澈的冰川水從地下涌出,所到之處無一不是綠草如茵、牛羊壯美,高原反應所帶來的身體考驗和面對天地山水的精神探索,讓他內(nèi)心如水般自然流淌著臆想和疑問,一句“有誰看見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不出自我,看不完的塵世里看不出遼闊”,將人生的境遇比作山水之間的流轉(zhuǎn),極富哲思與禪意,頗有智慧地隱喻自然與人生的關(guān)系。
這種“天地洗禮”的莊嚴感變成了此次創(chuàng)作靈感的催化劑,李健說:在四十歲以后逐漸理解西藏,這離天最近的地方,在他看來即是離人的本源更近?!端鞅娚返拈_篇,李健請西藏的朋友唱了一段經(jīng)文,與歌曲的旋律銜接渾然天成,沒有疏離感。他寫下:“有沒有那樣的山能阻擋命運的烏云,保佑從來不平坦的路程”,感慨日常生活中花前月下轉(zhuǎn)身,比眼前唐古拉山的險峻山勢與克服生理上的痛苦更難。《水流眾生》這一歌名因斷句方式的不同也可作不同解讀:“水流眾,慢無聲”,表達著一種不卑不亢的人生態(tài)度;而“水流,眾生”,則隱喻了自然和人生流轉(zhuǎn)依存的相似與共通。歌曲所擁有的美妙,是見人見智的理解,賦予豐富的內(nèi)涵。
13. 《心升明月》?54:56?
李健說這首歌是《依然》專輯中最“傳奇”的一首歌曲,旋律部分是2011年春節(jié)在泰國海邊度假時完成的。在廣闊的海邊寫下極富東方韻味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種無法復制的詩意與浪漫。而這首歌的歌詞又是在離開泰國的飛機上完成,更讓這首歌透露出一種我心似明月般的清靜無染和多情纏綿。
這是一首西洋樂器做出的東方音樂,透露出濃濃古典主義的端莊、平靜、恬淡、大方。讓人聯(lián)想起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情懷,也忽然明白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朦朧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