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已經在中國傳說了上千年,而且被寫進了《紅樓夢》、《醒世恒言》、《竇娥冤》等歷史名著。這就充分說明,這句俗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得到了很多炎黃子孫的認同。
這句話的基本含義是做人要寬容辭讓,不要斤斤計較、死拼惡斗。當然,這句話并不是要無差別地饒人,不是要寬恕一切人。老祖宗說得很明白:得饒,且饒。這就是說,不得饒,則不饒。至于何為“得饒”,那完全由個人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并沒有統(tǒng)一適用的具體標準,因為這句老話本來就是個人的一種行為導向。你認同它,就作為人生格言。你不認同,就作為一句廢話。我以為,“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種很高的人生修養(yǎng)。我自己努力去做,但有時也做不到。
“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是法律的規(guī)定,但是法律在制定和適用的時候,也可以體現(xiàn)這句話的精神。中國古代就有“寬猛相濟”的治國主張,在打擊犯罪的問題上也有“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清朝的康熙皇帝治國以“寬”為本,堅守“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的理念,努力革除酷吏濫刑和枉法裁判等弊端。據(jù)史書記載,康熙37年,安守榮、劉虎等聚眾叛亂。雖然官兵一到他們就都投降了,地方長官還是判處安、劉二人梟首,194人立斬,220人緝拿。康熙獲報后諭旨:皆免死,從者免緝??滴趸实劬褪且詫捤〉膽B(tài)度饒了這些有罪的人。正是因為康熙王朝奉行寬政,社會才能穩(wěn)定發(fā)展,開啟“康乾盛世”。
古今中外都有國家依法大赦的做法。在中國古代,很多帝王都曾以施恩為名,大規(guī)模赦免罪犯。例如,漢高祖在位12年,就曾9次大赦天下。另外,很多王朝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時頒布大赦令,饒恕大批罪犯。外國也有類似做法。例如,2019年5月3日,泰國政府就公告宣布:國王登基,大赦天下。
我國的1954年《憲法》規(guī)定了大赦制度,但是在1975年廢除。目前,我國《憲法》只有特赦的規(guī)定。特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由國家主席發(fā)布特赦令。建國后,我國一共實行過9次特赦。前8次特赦的對象主要是戰(zhàn)爭罪犯。2019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決定》。這次特赦的對象包括為國家做出過較大貢獻的罪犯,年老和生活自理困難的罪犯,以及某些罪行不重且剩余刑期不足一年的罪犯。這些法律政策都體現(xiàn)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精神。
在特殊情況下,一些國家或地區(qū)的政府不僅會做出“得饒且饒”的決定,還會做出“不得不饒”的決定。歷史經驗表明,當某類違法犯罪問題積累到很高程度時,饒恕就成為一條擺脫困境的進路。例如,在美國發(fā)動的越南戰(zhàn)爭期間,許多美國人都逃避服兵役。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但是政府很難一律查處。1977年,美國總統(tǒng)卡特就宣布對在越戰(zhàn)中逃避服兵役者實行特赦,饒恕了這些人的違法行為。另外,非法移民是美國歷屆政府面對的一大難題。因為數(shù)量太大,政府無法查辦,“不得不饒”。1986年,里根總統(tǒng)就簽署命令,特赦了300萬非法移民。2021年,拜登總統(tǒng)又要推動一項新的移民法案,內容包括讓1100萬非法移民獲得公民身份。這就等于饒恕了這些人的違法行為。
香港地區(qū)的反腐敗經驗之一也可以稱為“不得不饒”。20世紀中期,香港的經濟發(fā)展很快,但與此同時,行賄受賄等貪腐行為也開始泛濫,特別是在警界。很多警察都向管區(qū)內的商戶和娛樂業(yè)收取“保護費”,然后交給警隊,大家集體分錢。這種“窩貪”的做法相當普遍,幾乎達到了“查誰,誰都有問題”的程度。
1973年,一個名叫葛柏的英籍總警司涉嫌受賄之事被報紙披露后潛逃英國。于是,市民上街游行,群情激憤,要求港府采取有力措施反腐敗。1974年2月,廉政公署應運而生。一年后,葛柏被引渡回香港接受審判,后來被判4年監(jiān)禁。隨后,廉政公署開始全面調查警隊中的腐敗問題,但因涉案警員眾多而引發(fā)警察反抗。1977年,數(shù)以千計的警員上街游行,一批警員還沖進廉政公署,爆發(fā)“警廉沖突”。另有警員到總督府前靜坐示威,逼迫總督宣布“特赦”。經過研判,港督麥理浩于1977年11月5日深夜發(fā)布緊急特赦令,宣布除非涉及非常嚴重的罪行或已經調查的案件,警員1977年1月1日前所犯貪污罪行一律不予追究。
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我應邀到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訪問講學。其間,我專程參訪了廉政公署,聽他們介紹了這段歷史情況。客觀地說,這個“不得不饒”的特殊舉措,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也開啟了香港地區(qū)廉政建設的新紀元。


由此可見,雖然“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是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但是可以滲透到法律政策之中,因為它是具有普遍引導作用的人生哲理。當然,“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是一種人生哲學。人們可以信奉,也可以不信,還可以信奉其他人生哲學,譬如,斗爭哲學。按照這種哲學理念,人生在世就要斗爭,就要爭奪,而且斗爭就是你死我活。因此,你要生存或求勝,就必須痛打對手,必須置其于死地。這就是說,得饒,也不饒。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信奉這種人生哲學的人可能就成為了某些領域的成功者。
各位讀者,你是信奉“得饒且繞”的人生哲學呢,還是信奉“得饒不饒”的人生哲學呢?當然,這完全是你的個人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