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紹】BGR阿爾伯特·施內茲

阿爾伯特·施內茲(Albert Schnez)
生卒年:1911.8.30(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阿布茨格明德)~2007.4.26(德國,波恩)
角色:陸軍將領
能力:LV.3,A4D2P1L3
特性:魯莽、奇襲專家、游擊戰(zhàn)士
現實派系:無
TNO派系:無
現實最高軍銜:納粹德國陸軍上校(Oberst)、德意志聯(lián)邦國防軍中將(Generalleutnant)



TNO最高軍銜:不詳(仍佩戴校官領章)
現實最高職務:德意志聯(lián)邦國防軍陸軍總監(jiān)(Inspekteur des Heeres)

TNO最高職務:不詳
現實履歷
1930 年,施內茲加入了德國國防軍第13(符騰堡)步兵團。訓練后,作為一名軍官,并擔任排長,營長副官,連長和團副官,二戰(zhàn)爆發(fā)時為山地兵的上尉連長。
完成總參謀部訓練后,他被調到陸軍最高司令部,在交通部服役。然后他是第25 裝甲擲彈兵師的第一參謀長(Ia) ,在步兵上將安東格拉瑟將軍的領導下。截至 1943 年,施內茲作為中校在東線領導該師的一個團,并因其成就于 1944 年 6 月 8 日被授予德國金十字勛章。到 1944 年中期,他擔任烏克蘭南部運輸部上校。戰(zhàn)爭結束時,他是意大利的運輸上校。
在德國投降后,施內茲被盟軍責成成為“德國鐵路兵的總全權代表”,部分負責重建意大利北部的鐵路網工作。
根據聯(lián)邦情報局的文件,施內茲與大約 2000 名前國防軍和武裝黨衛(wèi)軍軍官一起成立了所謂的施內茲部隊,目的是在蘇聯(lián)襲擊聯(lián)邦共和國或發(fā)生以下情況時動員大約 40,000 名士兵反對共產主義者的內戰(zhàn)。軍隊的組織始于 1949 年,聯(lián)邦政府、公眾和西方盟國都不知情。
在1957年11月,他被重新授銜準將進入新創(chuàng)建的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并作為物流部門的負責人在全軍指揮總參謀部(Führungsstab der Streitkr?fte)工作。三年后,1960年,他接手了維爾納·帕尼茨基的參謀長職務,在阿道夫·赫辛格和弗里德里?!じ4钠鎸④娛窒鹿ぷ?。1962年10月1日,晉升為少將,負責指揮陸軍第5裝甲師,1965年,Schnez晉升為陸軍中將,從1965年4月1日至1968年9月30日指揮科布倫茨的第3軍。
到1968年,德國人提名Jürgen Bennecke作為Josef Moll的繼任者擔任陸軍總監(jiān),而施內茲作為 Johann von Kielmansegg的繼承者擔任北約盟軍中歐最高司令官。然而,荷蘭政府反對任命施內茲,正如他在加入武裝部隊前所寫的那樣,只有以“光榮的方式”解決“戰(zhàn)犯”問題,他才能再次成為一名士兵。荷蘭作為北約伙伴指責施內茲是納粹余孽,并拒絕讓他晉升。隨后,施內茲于 1968 年 10 月 1 日接替約瑟夫·摩爾擔任陸軍總監(jiān),而本內克接任北約將領一職。
鑒于1968 年運動所施加的社會批評,越來越多的保守黨官員認為軍隊應該回應對其職業(yè)的政治和社會攻擊。除其他外,還需要一種更“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1969年12月,施內茲委托進行的一項題為“關于改善軍隊內部秩序的思考”的秘密研究為人所知。后來它被稱為“施內茲研究”,該研究由前國防部長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der)委托進行。然而,海因茨·喀斯特被懷疑是這項研究的作者。
它被認為是傳統(tǒng)一代軍官的宣言,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拒絕了聯(lián)邦共和國的社會變革和內部領導的原則。該研究感嘆“缺乏保衛(wèi)人民的意志”,并呼吁“改革軍隊和社會的首長和成員”,以果斷地增加軍隊的戰(zhàn)斗力。它對公民社會提出了深遠的要求,包括修改基本法,以加強軍隊在危機和戰(zhàn)爭中的權威。此外,聯(lián)邦國防軍應該反思“斗爭、命運和緊急情況的共同體”的價值觀。
盡管被要求辭職,施內茲仍然擔任軍隊的負責人,直到他于 1971 年 9 月 30 日退休。在此之前,他被授予了聯(lián)邦十字勛章中的星級大十字勛章(Gro?es Verdienstkreuz mit Stern)



TNO劇情(暫無,1.1.2a)
施內茲是鮑曼德國的陸軍將領之一。
……然而,二十年過去了,他居然還戴著校官領章。考慮到制作組很貼心地把施陶芬貝格的領章?lián)Q成了矢車菊,也許他們只是忘了考慮1945年就已經是上校的施內茲繼續(xù)服役二十年起碼應該到中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