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里的中國香文化:第一集
一、? 2分38秒:博山爐

桌子上放著的香爐為我國經(jīng)典熏爐——博山爐,博山爐緣起于東周戰(zhàn)國,成型于西漢,是我國為數(shù)較少歷史悠久且時至今日仍在使用的熏爐之一,被人們稱為香爐鼻祖的典型代表。

博山爐外形來源于古人對海上仙山的向往,爐蓋上雕飾山巒樹木、飛禽走獸,更有精巧者可以人物故事為雕飾,例如“上鏤秦王子,駕鶴乘紫煙”,每每爐內(nèi)香煙徐升,煙霧透過山形爐蓋鏤空處飄出,底座盤內(nèi)盛裝清水,猶如海上仙山一般,北宋考古學(xué)者呂大臨《考古圖》曾有記載:“香爐像海中博山,下盤貯湯使?jié)櫄庹粝?,以像海之四環(huán)”。
最為有名的古董博山爐當(dāng)屬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西漢)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


二、? 7分31秒:牌匾題字“香如蘭桂,芝蘭之氣”

【蘭】
此處的蘭在我國古代并非指的蘭花、蘭草,而是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佩蘭為芳香草本,香似蘭花,古代婦女、兒童喜歡將其佩于身上,故名佩蘭。屈原《離騷》中曾這樣描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p>
佩蘭還可作為中藥使用,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fā)表解暑的作用。


【桂】
桂最初在秦漢時期一般指代的是肉桂(章科),起初因其藥用價值被漢與兩晉時期的方士選中用以煉藥,因此常被用來寓意長生,直至唐宋時期,桂更多時候指代的不再是肉桂而是桂花(木犀科木犀屬),但在寓意方面卻延續(xù)著桂關(guān)于長生的美好象征,例如以桂入生辰賀詞以示祥瑞祝福,但此處與蘭連用,更多的是以桂花之清雅高潔的芳香,寓意人之脫離凡俗污濁,不因外物所改的品節(jié)。


值得一提的是,《夢華錄》這里的劇情緊跟著就寫到了趙盼兒祈求魁星姥爺保佑歐陽登科及第,而桂在古代還有一個典故叫“郤(xì)詵(shēn)折桂”,出自《晉書·郤詵傳》。
故事中郤誅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自比,凸顯其卓越之處,后世便以“折桂”、“攀桂”來比擬學(xué)子登科及第,功成名就。
不知導(dǎo)演在拍攝這里時是否有這寓意,但對于桂花,編劇是肯定知道這層寓意的,在6分59秒處孫三娘曾說自己做的鹿鳴餅放的是桂花蜜,討的便是蟾宮摘桂的好口彩。


【芝蘭】
芝蘭常用來比喻良好的環(huán)境,千古名句——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芝蘭也可寫作芷蘭,其中的蘭如上所述不再過多贅述,但此處的蘭所處朝代為北宋,極有可能指代的不是佩蘭而是蘭花。
其中的芝也是一種香草,名叫白芷,白芷得名于“根長尺余,白色”,白芷葉片中含有揮發(fā)性的香氣物質(zhì),古人常佩戴在身上,或者用于沐浴,亦可做藥用。


三、? 19分24秒:龍鳳茶中的龍腦香

龍腦香現(xiàn)是中國一級保護(hù)植物,其樹脂凝結(jié)成的晶體亦被稱為龍腦香,或天然冰片,又因上等的龍腦香白瑩如冰,類似梅花片,故又被稱為“梅花腦”。

上一篇推文中寫到的花蕊夫人也與龍腦香有則香事,花蕊夫人有個夏日乘涼妙招,即把龍腦香研成粉末再加水調(diào)和,用這水涂抹在白扇上,扇起涼風(fēng)至,同時帶來幽幽香味。

附上兩則龍腦香方:
(1)頭痛
龍腦香5g,卷入紙中做成捻子,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2)牙齒疼痛
用龍腦香、朱砂各少許擦牙

更多香薰資訊請關(guān)注 一支燭 ,分享專業(yè)全面的香薰香氛知識……
本文由一支燭小編傾情撰寫、整理,版權(quán)歸一支燭所有,侵權(quán)必究,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