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不爭一時之短,須爭一世之長?。ń鹩窳佳裕?/h1>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完全避免競爭。很多時候,不是你要跟別人爭,就是別人要跟你爭。
而且這種“爭”往往都是對眼前的、短期的東西的爭奪。
當(dāng)別人同你爭的時候,你可以力爭,也可以退讓,但不能不爭。畢竟有些事不得不爭,有些東西可以放棄,有些東西不行。
在不同的人那里,“長”和“短”是有不一樣的概念的。
對曾國藩來說,既然要爭,那就要爭一世之長,而不去爭一時之短。
在晚清時候,很多人想跟曾國藩相爭,其中有同僚,有下屬,有各色人等。有人爭名,有人奪利,有人要分高低。
曾國藩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他是一個追求圣賢之道的人。
所以,“爭”有大爭和小爭之分。
比如兩個商人在那里爭強好勝,一個說自己賺錢多,一個說自己員工多,這種“爭”就是小爭。

什么是大爭呢?比如馬斯克和貝索斯那種,以星辰大海為征途,這就是大爭。如果只是為了多賺點錢,那格局就太小了。
人與人之間,要么是多少之爭,要么是對錯之爭,要么論高低,要么是論大小,總是有可比較、可爭之處。
既然是要爭,既然是想贏,那我們在能力、眼界、胸懷和格局、境界等方面,都要多努力才行。
對普通人來說,所爭不過三大類,一個是錢(占有物質(zhì))的多少,一個是子女的成就,一個是壽命的長短。
大多數(shù)人終身為之忙碌的東西,不過是這三種。
大家可以看一下,現(xiàn)在最好的那些生意是不是與此相關(guān):財富投資、教育、健康等。它們都是切中了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
而對曾國藩這樣的人來說,他也要爭,不過他的追求要高很多。實際上,曾國藩有一種對人生的大局觀。
這里大局觀的意思是從生命的全局來看,要讓人生變得最有意義,價值最大化。
爭名須爭萬世名,曾國藩要的是超凡脫俗,超凡入圣。
因為這種人生的戰(zhàn)略高度,他才能有大局觀,能夠有大胸懷,去成就大格局、大事業(yè)。
戰(zhàn)略的意思是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目標(biāo)是超凡入圣,那自然能對平常人所孜孜以求的東西淡然視之了。

艾維奇(Avicii)有首歌《The Nights》,其中有句歌詞是,“總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界,所以要活出一個值得你銘記的人生”。
人生就該是這樣,物質(zhì)不能定義人生的意義,只有我們的思想、記憶和情感等精神層面的成就,才能定義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都可以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要分得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長期價值,什么是短期利益。
有些人在乎價格,有些人在乎價值,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觀和生命的旅途。
其實,曾國藩與其說是不與別人爭一時之短、長,不如說他是在跟自己爭。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曾國藩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以自己為對手,跟自己爭,讓自己日日精進,今日的自己一定要比昨日的自己要好。我認(rèn)為,活出更好的自己,在離開的時候心懷坦然和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