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專家建議一周跑3-4天,而跑者一天不跑就難受呢?
有跑友問老王:為什么專家建議一周跑3-4天,而我身邊很多跑者一天不跑就難受,好些人是天天跑,大年三十也不跑休,他們都說不跑難受,而且我看他們跑了好幾年了,也沒怎么受傷,是專家有問題嗎?
專家和跑者的出發(fā)點不同,因此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專家更注重理性分析和科學研究,而跑者更注重個人體驗和感受。因此,專家的建議可能更加客觀和理性,而跑者的感受更加個人化和感性。
專家從身體機能和健康方面分析人的身體狀況,就像一臺機器一樣,需要定期維護和維修。人的身體也需要勞逸結合,才能保持最佳狀態(tài),因此跑步愛好者需要安排跑步和休息的時間,才能保持身體的最佳健康狀態(tài)。
1、適應性:人體需要時間來適應運動的負荷和壓力。一連幾天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逐漸適應運動的強度和要求。
2、預防傷害:過度運動容易導致肌肉疲勞和受傷。休息日可以讓身體有時間修復受損組織并預防過度使用引起的問題。
3、提高表現:適當的休息可以恢復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運動表現。
4、心理健康:休息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和焦慮,提升心理健康。
5、多樣化訓練:休息日可以用來進行其他類型的鍛煉,如交替進行力量訓練或靈活性活動,從而提供全面的身體訓練。
6、鍛煉目標:每周跑3-4天可以更好地分配訓練時間和運動目標,以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7、提高興趣:每天都進行相同類型的運動可能會讓運動變得乏味。休息日可以提供一種變化,增加對跑步的興趣和激情。
8、增加靈活性:休息日可以用于進行拉伸和恢復性訓練,幫助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減少疼痛。
9、保持動力:休息日可以讓人們有更多時間恢復精力,并為下一次跑步訓練提供新的動力和意愿。
10、工作生活平衡:每天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運動可能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適當的休息可以幫助調整這種平衡,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作為專家的視角來看。跑步愛好者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目標來制定每周的運動計劃,以確保合理的休息和訓練安排。
老王一直也是這個觀點,不建議業(yè)余跑者天天跑,一天不休息。
但為什么很多跑步愛好者一天不跑步就感到不舒服?
1、心理依賴:跑步可以釋放內啡肽和其他快樂激素,提升心情,使人感到愉悅。因此,一天不跑步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不適。
2、增強自信:跑步讓人感到有成就感,提升自我價值。一旦不參與跑步活動,可能會感到失去了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
3、習慣性:跑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形成了習慣。突然停止跑步可能會打破這個常態(tài),導致不適感。
4、社交圈:跑步愛好者通常會加入跑步群體或組織,在其中結交朋友。不參與跑步活動可能會讓人感到孤單和沮喪,因為他們失去了與朋友分享共同愛好的機會。
5、處理情緒:跑步可以成為情緒調節(jié)的途徑。一天不跑步可能導致情緒失落。
6、放松和解壓:跑步可以讓人身心放松和釋放壓力。一天不跑步可能會導致緊張感和焦慮。
7、控制體重:跑步是一種有效的燃燒卡路里的運動方式。對于那些希望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沒有跑步可能讓他們感到焦慮和不安。
8、紀律和信仰:跑步者通常喜歡保持每天或定期跑步,因為它有助于養(yǎng)成規(guī)律和紀律性,甚至成為一種信仰。一天不跑步可能打破這種規(guī)律性,感覺不完美,使人感到不安。
經過多年訓練,跑步愛好者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比普通人強得多。有些人擁有“鐵腳板”,天天跑步也不易受傷,但這并不意味著天天跑步是值得提倡的行為。
即便是專業(yè)的跑者也并不是沒有休息,他們只不過是更專業(yè)的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盡管跑者可能會感到一天不跑就不舒服,但他們應該聽從自己身體的需求,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恢復和放松,這是一個更加合理和健康的做法。
對于那些過度依賴跑步并且一天不跑步就感到不舒服的人,可能需要尋找其他健康的運動方式來取代跑步,以確保身體和心理的平衡。
此外,培養(yǎng)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和社交活動也是幫助減少對跑步的依賴的一種方式。
你一周跑幾次?歡迎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