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保持平常心

盡管那并不容易。
編輯丨陳靜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guān)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在很大一部分語境里,買櫝還珠都是個貶義詞,要么用來形容一些因小失大的行為,要么用來形容一些無法判斷事物真正價值的人??紤]到我們熟悉的一些文化傳統(tǒng),它會被這樣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如果較真起來,回憶起玩游戲的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少干買櫝還珠的事:買了某個游戲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它的美術(shù)、音樂和世界觀設定,玩法上卻不怎么感興趣,假如嘗試了幾次通關(guān)都失敗,我就會理直氣壯地欣賞它的藝術(shù)設定集、配樂原聲帶,再去看看同人。至于游戲本體,“云通關(guān)”就算完成任務。

當然,我也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有問題。畢竟“買櫝還珠”的貶義是建立在“櫝”的價值一定比“珠”低很多這個前提上的,假如櫝和珠差不多,或者櫝比珠貴,舍哪個留哪個就不好說了。在文藝作品領(lǐng)域里,還要加上“你喜歡什么”“什么適合你”等等條件,變化更大。而這也是我們呼喚數(shù)量更多、題材更廣泛、內(nèi)容更新奇的作品的原因之一——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容,愛櫝人和愛珠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份快樂。
這個話題再發(fā)散一些,就免不了要聊到“到底是為了什么去讀書、觀影、看動畫、玩游戲”了。毫無疑問,作為文化娛樂形式,“愛好”是第一推動力,但長久以來我也在許多場合看到一些反反復復的討論,即,愛好本身也有所謂鄙視鏈,在這個鏈條上,喜歡作品本身且主動深入挖掘的,位置會高一些,淺嘗輒止的位置就低一些。至于那些并非直接因為作品本身,而是通過一些間接要素關(guān)注到的,位置就會再低一些,以此類推……
一般來說,這其實也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資深愛好者總是比菜鳥顯得靠譜一些,因為他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不過換個角度看,有時候過于信任這種按資排輩,以至于把一些個人化的理解推己及人,對整個群體的生態(tài)也不是太好。拿游戲舉例子的話,上個月有一位在Reddit上發(fā)帖的老哥,因為女朋友打《艾爾登法環(huán)》召喚NPC和其他玩家,就以“不夠硬核”為由與對方吵了一架。當然,這位老哥最后的結(jié)局是被網(wǎng)友們吐槽到刪帖,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單機玩家們對“管好你自己”有所共識。

不過,假如把這個范圍擴大到在線多人游戲,爭議似乎就大了不少。我認識一些意志堅定、始終出于興趣玩MMORPG和MOBA的人,但也認識更多勝負心非常重的朋友,而我并不確定是勝負心推動著他們?nèi)ネ婺切┯螒?,還是那些游戲讓人們產(chǎn)生了勝負心。
我可以理解人們把勝負心投射到一些正式的、對抗性很強的比賽上,畢竟從客觀上說,“重在參與”往往更多出現(xiàn)在一些經(jīng)過刻苦努力卻只能摸到高等級賽事門檻的人身上,假如某人有爭奪冠軍的實力,再談“重在參與”就會被粉絲和觀眾認為沒有進取心,至少是態(tài)度不夠嚴肅……但平心而論,我真的不確定在普通的、以娛樂為主的游戲中擁有太強的勝負心是不是一件好事。
我嘗試把自己代入這種勝負心環(huán)境中的不同玩家——假如我水平有限,我就可能因為完不成自己的目標、輸?shù)舯荣惗鴳嵟患偃缥宜綐O高,我也可能因為別人完不成團隊的目標、輸?shù)舯荣惗鴳嵟?;當然,我還可能因為團隊里有高手而被“帶飛”獲勝,盡管不知道高手會不會私下里怒罵我?;蚴俏覒{借一己之力帶著許多個菜鳥獲勝,但這樣得來的勝利,其喜悅能完全抹消此前的憤怒嗎?好像也未必。歸根結(jié)底,我只得出了“這類游戲不太適合我”的結(jié)論。
但不論如何,發(fā)軔于愛好也好,勝負心也好,其他目的也好,我仍然希望朋友們能從游戲里獲得更多的快樂而非憤怒??紤]到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也許還要加上一條“保持平常心”——我知道那并不容易,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什么能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