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語言哲學導論歪解筆記(2)

0.總論

指稱論雖然不能解釋所有字詞得以有意義的原因,但對于單稱詞項的解釋,依舊是有力的。
羅素主張限定摹狀詞理論,不認為專名得以有意義的原因是因為其意指著現實的對象(即在單稱詞項的論域中,反對指稱論)。
P. F. Strawson指出,羅素的限定摹狀詞理論存在兩個矛盾/疑點
1.在主詞為空名(即字詞不意指現實存在的對象)的情況下,羅素認為,這導致整個陳述句為錯,但P. F. Strawson認為,這不符合人們的日常語言習慣,在該情況下,該陳述句是不恰當的,不具有真值。
2.此外,大部分的摹狀詞并不能直接“限定”一個確切的對象,而是要同時與語境相聯(lián)系,才能形成完整的“意指”行為。P. F. Strawson認為羅素的限定摹狀詞理論過于空洞抽象,忽視了具體的話語實踐活動。
Keith Donnellan則指出,羅素忽視了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即,摹狀詞往往只被“指稱性的”使用,指明特殊的人或事,而沒有涉及被指稱物的屬性。
此外,摹狀詞理論還面臨“復指”這一語言現象的困境。
1.單稱詞項

單稱詞項,即那些意指單獨的人、事、物的詞項。單稱詞項是相對于普遍詞項(如:狗、死宅、官僚)而言的。
單稱詞項包含專名(七海燈子,24),限定摹狀詞(曾和七海學姐接吻的高一學妹),表示單人人稱的代詞(你,我)、指示代詞(這,那)以及少量其他表達式。
弗雷格和他的后繼者羅素明確的指出,指稱論對限定摹狀詞的解釋,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并對其他單稱詞項是否能用指稱論解釋,產生懷疑。
以下是四類質疑:
A.非存在物指稱難題:
觀察命題(1):不喜歡小糸侑的七海燈子是渣男
對于命題(1)有以下六個陳述,這些陳述彼此之間存在邏輯上的矛盾,但這六個陳述在直觀上都是正確的。
①命題(1)是有意義的
②命題(1)是主謂句
③命題(1)一個主謂句是有意義的,當且僅當,該主謂句意指出一個個別對象,并將某些屬性歸屬于這一對象
④命題(1)的主語(主詞)無法意指任何存在的東西
(注:即不存在不喜歡小糸侑的七海燈子,或者換用一個更經典的例子——當今的法國國王,這一對象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
⑤命題(1)不能同時滿足前四個陳述,要么命題(1)無意義,要么命題(1)的主語(主詞)能意指出某個不存在的事物
⑥然而,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這樣的事物(即,不存在的事物無法被意指)
(注:如果某個事物不存在,這意味我們無法用任何經驗去了解這一事物,也就無法指示/意指這一事物,這正是指稱論將語詞和現實事物聯(lián)系起來后,產生的難題)
B.否定存在句難題
觀察命題(2):牧瀨紅莉棲從未存在過
同上,在這個稱述句中,我們意指了一個不存在的對象,否定存在句同時也面臨上六個陳述的相互矛盾困境。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邁農和弗雷格兩位哲學家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決途徑
邁農(Alexius Meinong)試圖對⑥提出質疑,他認為,思想中的對象(即便是在邏輯上存在矛盾的概念),都具有某種存在(being),但只有一部分對象在現實世界中存在(exist)。(在現實世界中)存在(exist)被視作一種一階性質,等同于“紅色”“硬”等一階性質。例如:齊澤克不具有同性戀的性質,但具有(在現實世界中)存在(exist)的性質。七海燈子具有同性戀的性質,但不具有(在現實世界中)存在(exist)的性質。
弗雷格設定了“涵義”這一抽象實體,有關這一思想,我們將在下一個章節(jié)進行討論。
C.同一性疑難
觀察命題(3):六小齡童是章金萊
根據指稱論,該命題表達的意思,等同于,(現實世界中的)章金萊是他本人,命題(3)由此顯得無比的瑣碎和無聊。
但實際上,這樣的解釋有違我們的直觀
首先,讀者從命題(3)中確實獲得了一些新信息,這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3)不具有邏輯上的必然性,而是偶然的,命題(3)不能和“章金萊是章金萊”這一命題等同。這意味著,命題(3)中至少有一個單稱詞項,“貢獻”了除所指對象之外的信息。
D.(等外延)替換難題/同類替換難題
根據意義的指稱論,兩個指稱同一對象的單稱詞項,在語義上是等值的。假設有指稱同一對象的單稱詞項A和單稱詞項B,我們可以將一句話中的單稱詞項A,替換成單稱詞項B,而這句話的真值不會因此發(fā)生變化。這在直觀上很有吸引力,但請觀察命題(4)
命題(4):七海燈子喜歡小糸侑。
假設小糸侑是單稱詞項A,那我們設定一個和其指稱對象相同的單稱詞項B,即,那個喜歡七海燈子并和她接吻過的高一學妹。此時我們進行替換。
命題(4‘)七海燈子喜歡那個喜歡七海燈子并和她接吻過的高一學妹。
顯然命題(4)為真,而命題(4’)為假。因為七海燈子不喜歡別人喜歡自己,七海燈子也不知道小糸侑已經對自己抱有喜歡之情。
這種替換難題出現在獨特的句子結構中,即內涵性語境,這種語境涉及人的心理活動(相信、喜歡、認為等),在這種句子中,做等外延的替換可能造成句子真值的變化,而普通的斷言句,如“七海燈子比小糸侑高”,進行等外延替換就不會造成句子真值的變化,后一種句子被稱為外延性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