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吞噬孩子的母愛:《黑天鵝》中糾纏的共生關系
在電影《黑天鵝》中,女主角妮娜繼承母親的舞蹈夢,為因為懷孕而斷送自己舞蹈生涯的母親貢獻了自己的一切,不斷精進自己的舞技,完成母親的寄托。
為了讓女兒能全身心地投入芭蕾,母親悉心照料著妮娜的一切,每日的三餐、穿衣服、甚至連剪指甲,都由母親來給妮娜做。
已經(jīng)成年的妮娜如同一個小女孩一樣地生活,她的世界里只有母親和芭蕾,沒有其他的社交生活。
而除了生活上的把控,母親在精神上也把控著妮娜,言語中難以覺察的打壓、貶低,試圖讓妮娜堅信,還不夠好的自己,離開了母親,自己注定活不下去。
不允許孩子“長大”的母親,甚至在后期妮娜出演職業(yè)巔峰的角色時試圖去破壞女兒的演出機會。
在這樣一種嚴苛、苛刻、控制的養(yǎng)育下長大,妮娜自然地產(chǎn)生了一些心理問題,行為拘謹、難以放松,身上總是帶著一種“怯生生”的脆弱感。甚至在后期去爭取讓“黑天鵝”皇后的角色時,出現(xiàn)了幻覺妄想。
母親的愛仿佛如黑洞般,吞噬了妮娜的自我和欲望,變成了母親手下的提線木偶。
— 01?—
母親和妮娜建立的關系,便是精神分析理論中提到的“共生關系”。
心理學家馬勒提出,嬰兒到了3~5個月時,會進入與母親的共生階段,此時,母嬰之間是一種健康的共生關系。
在共生期,因為自我分化尚未開始,嬰兒常常是區(qū)分不了母親與自己的區(qū)別,在他小小的世界里,媽媽便是他的全部,他依賴著母親,去解讀那些自己身體內(nèi)部的復雜感受,餓了、困了、累了,需要母親滿足并且安撫他,幫助他緩解內(nèi)心的緊張、痛苦。
共生,是嬰兒存活下來的重要保障,并且也為接下來初級的自我分化的開始進行鋪墊。
在6個月后,嬰兒會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邊界形成,媽媽不是自己,自己也不是媽媽,逐漸脫離共生關系。
此時,嬰兒開始離開母親的安全基地向外探索,而母親的角色也從先前階段的補充和緩沖轉(zhuǎn)變?yōu)橹С趾凸膭顙雰籂幦〔⒅鸩綄崿F(xiàn)自我自主,幼兒最終實現(xiàn)分離個體化,也稱為“分離與個性化”階段。
通過這個過程,孩子獲得了心理的獨立性,明確了自己的偏好,能夠自由表達自我的意志,最終成長為一個人格相對健康的人。
在這個轉(zhuǎn)變中,母親是否可以接受孩子獨立、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的需要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在一體融合的母愛中,不只嬰兒在依賴,母親也在依賴。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對媽媽的愛,比其他所有的愛形式都更加直白、更加直接。
嬰兒全身心地依賴、依戀著媽媽,想要貼近媽媽,甚至黏著媽媽。媽媽也會感覺自己是被愛的,或許還有過去自己未曾察覺到的匱乏被滿足了。
當嬰兒漸漸長大,離開了這樣的狀態(tài)時,很多母親都會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這實際上就是對喪失“共生關系”的哀悼。
不能放棄“共生關系”的母親,勢必會壓抑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希望孩子依舊是那個什么都不會的孩子,享受著被孩子需要的感覺,母親的意志會侵入孩子的空間,凌駕在孩子之上。
— 02?—
不健康的親子共生關系,最終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長期處于與父母的共生關系中,孩子常常是矛盾的,他會感覺自己享受著父母的照顧,依賴著父母,但同時,又對這種全方面的照顧感到不自在、不自由,感到被控制,想要結束這種依賴。
在這樣的矛盾中,孩子無法全然地去探索外部世界,無法去嘗試未來更多的可能。
當ta往前邁出一步時,ta需要父母的認可;而若是得不到,則會陷入無比的痛苦中,“為什么他們不能理解、支持我呢?”,然后便困在原地,無法再往前。
孩子還會生活在恐懼中,恐懼自己的表現(xiàn)會讓父母不開心,會讓父母失望,所以下意識地觀察父母需要什么,扭曲自己來順從、滿足父母。
而無法來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沒有心理空間探索外部世界,當然也沒有時間和其他人建立關系。
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帶來的后果是,他只能作為父母的孩子,其他的社會角色難以發(fā)展,或者是處于虛弱的狀態(tài)。
內(nèi)心是空的,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動力,也感覺沒有意義,覺得人生空虛、無意義,最后甚至可能封閉自己,厭學、成為蹲族,退出社會,回到家中。
此外,這種共生關系還會讓孩子背負著強烈的愧疚感。
對于自己沒能達到父母期望的樣子愧疚,對于想要離開父母感到愧疚,對于自己過得比父母好也會感到愧疚。在這樣的愧疚感的重壓下,有的孩子還會自我懲罰。
就像妮娜,盡管年齡增長,但她并沒有成功地長大。24歲的她依舊在母親面前保持著像五歲女孩的心智,而母親也像對待小姑娘一般回應她。
共生幻想依然在她們的關系中存在。
母親認為女兒妮娜應該要完全滿足自己的內(nèi)在需求,完全理解自己的任何感受和想法,一旦女兒做不到,母親就會為此責怪女兒,例如在妮娜說自己胃口不好只吃了一口母親為她精心準備的慶祝蛋糕后,母親選擇直接要把蛋糕扔到垃圾桶里來刺激妮娜。
想要自我成長,開創(chuàng)自己世界的妮娜不知道如何在成長和滿足母親之前找到平衡。
成長的自己勢必會讓母親失望,甚至是對母親的背叛,于是會自我懲罰,壓抑自我的成長。
競選成為黑天鵝皇后的妮娜心里無比的恐慌和焦慮,要成為“皇后”的自己,母親允許嗎?
害怕自己的成長會“殺死”母親,所以她始終跳不好充滿欲望和攻擊性的黑天鵝角色,
心中郁悶、焦灼、恐慌等負面情緒累積到極點的她背上發(fā)起了疹子,把自己抓得血痕累累,用軀體的痛苦來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
— 03?—
可惜的是,這樣的關系在現(xiàn)實中很常見。
我們可以看到,有的母親強勢掌控著孩子的全部生活,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上學就業(yè),母親都以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干涉、控制著孩子的選擇,不允許孩子自主做選擇。
又或者是用內(nèi)疚來留住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者有想要離開母親的意愿時,會以一種虛弱的姿態(tài),“哭慘”的方式,“我辛辛苦苦養(yǎng)你到大,付出了那么多,你還忤逆我,我太難受了?!弊尯⒆永⒕巫载?,道德綁架孩子的意志。
而孩子想要走出這樣的共生關系,必定要經(jīng)過一番糾纏撕扯。
妮娜最終將差點失去的角色“奪回”,違背母親的意志,成功出演了黑天鵝的角色,但很可惜的是她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精神疾病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成長。
當我們在談如何走出共生關系時,實際上也是在談如何做到分離、獨立和成熟。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它伴隨著陣痛與哀悼,我們有時要面對內(nèi)心的憤怒,有時又會對這份憤怒感到內(nèi)疚,而在共生中“被迫”依賴太久,我們也許會失去了自己獨立和對自己的情緒情感負責的能力。
此時,我們也可以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在安全健康的咨訪關系中,一步步在共生中學會分化,學著面對分離與喪失,在分離與聯(lián)結中尋找到新的平衡。
新的關系出現(xiàn)時,舊的關系會自然地剝落。
無論是母親還是孩子,分離都終究是一段關系里必經(jīng)的階段。
而分離并不意味著斷裂、背叛、拋棄,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是以成熟完整的姿態(tài)愛人。
END
▎本文為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jīng)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