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大禹廟:賞《西游記》與《宴慶圖》壁畫
2017年9月9日清晨,我和家人從韓城市區(qū)出發(fā),原本順著沿黃公路向北,但是不知不覺就來到大禹廟的門外。2009年4月6日,我曾經來過這里,當時還收門票,如今已經免費對外開放,并且規(guī)模更加宏大了!

?
大禹廟修建在黃河岸邊,以祭祀治理洪水的大禹。據說,唐堯虞舜時期,黃河發(fā)生特大洪水,舜派禹治理河水。大禹勞身焦思,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通過疏導的方法治住洪水。

?
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繼承帝位,他死后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開創(chuàng)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大禹廟,但是韓城的大禹廟名氣最大,因為位于周原村內,所以也被稱為“周原大禹廟”。

?
這座大禹廟始建于元代的大德五年(1301),明萬歷和清嘉慶年間先后重修,現存獻殿和寢殿,兩殿前后相連。寢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內設神龕,正中供奉大禹的坐像。他手持護板,神態(tài)莊嚴,侍者四尊,環(huán)繞左右。

?
寢殿東西墻上的明代壁畫,乃這里最大的亮點。東壁描繪了《西游記》中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的故事;西壁上畫的是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和宴慶朝賀的場面。雖然兩幅壁畫的具體年代還存在爭議,但是如此體量和精彩的壁畫,在陜西確實難得一見。?
仔細觀察東墻上的壁畫,它按照逆時針的順序,通過連續(xù)的四個場景,再現了《西游記》中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的內容,包括別離烏雞國、嬰兒戲禪心、心猿遭火敗、觀音縛紅孩等四段情節(jié)。

?
在壁畫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紅孩兒、觀世音菩薩、白龍馬等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近處的樹木,遠處的山水,也被表現的淋漓盡致。由此看來,那時《西游記》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了!



?
再看西墻上的壁畫,與剛才的打斗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里呈現出一片喜慶熱鬧。整個畫面渾然一體,左上方描繪唐代名臣郭子儀舉行壽宴的場景,右下方講述了郭子儀單騎退回紇的故事。

?
在平安史之亂、退吐蕃侵擾的征戰(zhàn)中,郭子儀勞苦功高。他精于謀略,用兵持重,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佩服,領兵征戰(zhàn)二十余載,為鞏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
據說,郭子儀七十大壽時,七子八婿身著官袍,跪拜堂前。表現出為國立功,受民愛戴,子孝父榮的祥和景象。畫中的郭子儀端坐堂中,右手輕輕撩起胡須,兩側手持樂器的女子,宛若天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