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鹽=味精,門捷列夫:6

?
00:48
?
①00:48,谷氨酸是α-氨基戊二酸,有2個羧基,這在圖片里也明確表明,這里視頻錯誤。
?
01:20
?
②01:20,方程式第1行(谷氨酸化學式錯誤)第2行(第1個錯誤,第3個錯誤)第3行(第1個錯誤),3行全錯,再好好修改化學式。
③從離子角度解釋就好了(當然,“谷氨酸和鹽反應生成谷氨酸鈉”說法不合適):
兩性化合物谷氨酸 等電點為pH3.22(此時谷氨酸呈中性離子。我國食醋的pH一般為2.8~3.8),在3.22以上,谷氨酸逐漸轉(zhuǎn)成陰離子形態(tài),配合溶液中的Na+,等效于添加了谷氨酸鈉,只是量多少的問題。
你再想想吃到的肉菜pH是多少。新鮮豬肉的正常pH大概在6。肉類食材中,游離谷氨酸的存在形式主要就是谷氨酸陰離子。這個實質(zhì)上是:谷氨酸鹽+NaCl→谷氨酸鈉+氯化物,而不是什么弱酸制強酸。
反應物搞錯了,視頻后面分析也就木大了……
(中學的弱酸無法制強酸,是教學取舍后的簡略做法,不讓學生提前深究。)
④蘑菇里的主要鮮味貢獻者,是呈味核苷酸。它們比呈味氨基酸更強,同時與呈味氨基酸協(xié)同作用,極大地放大了鮮味(在蘑菇里,放大百倍級別)。Na+同時也參與協(xié)同。味精里加鹽,鮮味更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