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維爾·戈達德講座:別告訴我你經(jīng)歷了什么.... 告訴我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還在沉溺于某種狀態(tài),那么你必須聽一聽這個視頻,看看內(nèi)維爾是怎么建議的。

當我們身處這個充滿淚水和死亡的世界中時,
我們就已經(jīng)給自己定下了一條法則,
通過這條法則——我們可以緩沖打擊,不可避免的打擊。
因為你經(jīng)常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一種狀態(tài),直到你看到顯化了什么,你才知道你處于這種狀態(tài),而你不喜歡這些顯化的東西。
(舊的狀態(tài):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別再沉溺其中了,離開那里。
不要因此譴責任何人,不必評判任何人,只要離開那個狀態(tài)。
(新的狀態(tài):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你可以通過問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離開那個狀態(tài):
?
“如果我想要的是真實的,那將會是什么樣子?”
?
然后你可以想象這是真的,這就是祈禱的秘訣。
?
“如果我現(xiàn)在真的是我想成為的那個男人,那個女人,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
然后我敢假設(shè)我就是他。
?
那么,我可以說,“父親,謝謝你,你真的聽過,看到過我做的事嗎?
?
你不能把我當作深層自我的存在,我的本質(zhì)存在,然后告訴我你不知道我的表面意識在做什么?!?/span>
?
它不可能不知道我的意識在做什么。
?

登月第二人的故事
我在昨天的報紙上看到了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他的名字叫奧爾德林,當他從奇妙的月球旅行中回來時,(大家都在談?wù)摚┌⒛匪固乩氏鹊巧显虑颍诙€登上月球的奧爾德林(則較為尷尬)。
?
后來(退役后),他患上了抑郁并尋求精神治療。
?
他在雜志讀到許多所有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他說那都是假的,他說,“我倒是希望那是真的?!钡渡睢冯s志關(guān)于那段旅程的報道沒有一句是真的。(里面把他描繪成了完美的美國人)
?瓶子翻到了內(nèi)維爾在1972年那天閱讀的報紙,讓我們一起閱讀它:

?(“我記得有一天我拿起一本《生活》雜志,里面有一篇關(guān)于我們的故事。
我們和雜志公司有合同,他們擁有我們在飛行期間的個人故事,和我們自己的飛行故事的權(quán)利。
我記得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好了??鞓窛M足的妻子和孩子們,從溫暖的后院微笑著出來,丈夫們驕傲地站在旁邊?!笔聦嵣?,這丈夫可能飛過了半個國家去擺姿勢拍照,孩子們對他來說,是半個陌生人,妻子對任何事都怕的要死。
我們被塑造為完美的全美國人。)?

??
?任何一本雜志所寫的東西,在那些有經(jīng)驗的人看來,都不是真的,然后在文章中,它(奧爾德林)引用了卡爾 · 榮格,榮格在人類踏上月球很久之前就說過的一句話:
太空飛行只是一種逃避,一種對自己的逃避,
因為去火星或月球比穿透自己的內(nèi)在更容易。?

后續(xù)?
回憶那篇文章,奧爾德林后來在他的《Magnificent Desolation》一書中寫道,“我可以見證那件事。
與克服巨大的壓力,讓我的生活崩潰的壓力相比,應(yīng)對幾次升空時那重力推著我的胸部的壓力,以及在油箱里只剩下幾口油的情況下登月的壓力中保持冷靜相對容易?!?
他進一步補充說,“為了戰(zhàn)勝抑郁,我必須深入審視自己,我在那里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是值得稱贊的,黑暗的區(qū)域同樣令人生畏?!?/strong>?

所以你踏上月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但是這比起穿透你自己的存在,找到生命現(xiàn)象的起因,找到你體內(nèi)的父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那就是他所在的地方。
?他不在外面,正因為他不在外面,他永遠不會離得太遠,甚至也不會離得近。因為接近意味著分離。?所以我可以說“我和我父是一體的”。?
所以即使他離得很近,也不夠近。?無論多么接近,他都必須是我的本質(zhì)存在。?
因為接近意味著分離,而他并沒有分離,因為我和我的父是一體的,你或許不想要自由來選擇一個我將進入的狀態(tài),明智的、或者不明智的,但潛意識都會將它外化,讓我確切的知道我到底做了什么。?

所以請允許我有改變它的自由--如果我渴望擺脫它,就不要把我留在這種狀態(tài)中。
然而,還有許多人沉溺其中,從早到晚,不分晝夜都沉溺于此,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他們(可能偶爾醒悟),會說:“哦,是的(我不能這樣了?。?/span>”?
然后五秒鐘后他們又回到那個狀態(tài)。
我接受過一些人的咨詢,他們會對我說: “這是我想要的,但是我必須先告訴你... ...”?
?什么都不要告訴我!告訴我你想要什么!
——過去那些都只是狀態(tài)。
(有相同經(jīng)歷,過去已經(jīng)過去,與其消極的談?wù)撨^去,我會更喜歡和你一起面向未來)
他們堅持沉溺于過去的一切。?

就像那個小老太太,一次又一次堅持要向神父懺悔,那是她幼時的一些小事,當時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
神父對她說: “你知道,親愛的,你已經(jīng)跟我說過很多次了”?
她說: “是的,但是我就是喜歡談?wù)撍?!?/span>
故事就是這樣,我們只是喜歡談?wù)撌澜缟纤械目嚯y。?
我告訴你,親愛的,算了吧,忘掉它吧!
確切地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想要什么,敢于假設(shè)你就是它,然后完全臣服。
?臣服于你自己生命存在的深度,他有一個你不知道的方式,他會把它具體化(顯化)到你的世界里?!?/span>

所以,真正意義上,祈禱是對客觀希望的主觀占有。
你希望什么??那么現(xiàn)在,主觀地占有它。
這種對客觀希望的主觀占有就是祈禱的藝術(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