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傷于濕,冬必咳嗽,看看孩子是否有濕氣?《黃帝內經》講:“秋傷于濕,冬必咳嗽”!
秋傷于濕,冬必咳嗽,看看孩子是否有濕氣?《黃帝內經》講:“秋傷于濕,冬必咳嗽”!快到秋分節(jié)氣,氣候里的濕氣已經比較少了,即便是炎熱的南方,濕氣已經不再猖狂了,一般外界的濕氣對于孩子影響比較小。
那么,秋天的濕氣從何而來呢?
孩子脾胃嬌嫩,這個季節(jié)的濕氣,多半不是外界引發(fā)的,而是內部制造出來的。
孩子脾虛運化不好,特別是過度貼秋膘,或者飲食過度,大魚大肉超過孩子消化能力,這些無法被消化吸收的食物,都變成了痰濕,濕氣就這樣一點一滴產生,積壓在體內。
有些孩子因為滋陰過度,反而滋膩脾胃,導致濕氣產生;還有一些孩子水果吃多了,水果易助濕,也會導致濕氣產生。
還有一些陽虛體質的孩子,對于奶制品消化能力不好,稍微喝多牛奶、酸奶、羊奶,也會導致濕氣產生。
秋天,很多孩子的濕氣,是因為飲食不當而產生,在體內庫存痰濕,到了接下來的深秋和寒冬,稍微受涼,就會咳嗽,一定要特別注意。
我們可以先看看孩子是否有濕氣:
1、我們可以看孩子的舌苔,舌苔比較厚膩,或者滑膩水水的,舌苔胖大有齒痕,多數是有濕氣。
2、大便特別黏,黏在馬桶上不容易沖掉。有些孩子排便困難,兩三天不排,排出來大便也是軟軟黏黏的,多半也是濕濁重。
3、到了深秋,孩子還經常長濕疹、痱子,也是濕熱太重,在皮膚上尋找出口。
4、胃口不好,不愛喝水,有時候喝多點水,就容易想嘔吐,很可能脾胃被濕氣困住,要結合舌苔一起判斷。
5、孩子總是懶洋洋、不愛動,容易困倦、無力,早上醒來,總是睡不夠、無精打采。
6、有些孩子會感覺嘴巴黏黏的,很不舒服。年級比較大的孩子,可能臉上皮膚容易黏糊糊的,有點油膩。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適度給孩子祛濕,之前推薦的三仁茶、玉米須茶、四神湯、玉竹荷葉湯,都有祛濕的功效,依舊可以用起來。
五指毛桃芡實湯
食材:五指毛桃15克、芡實9克、排骨適量、生姜兩三片
做法:將食材洗凈備好,然后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待煮熟后,調味即可食用。
這道湯,比較適合脾虛的孩子來補脾祛濕,五指毛桃補脾補氣,同時能祛濕,是一個能補能清的食材。
秋天是芡實收獲的季節(jié),不僅僅可以祛濕,而且能夠固住孩子下焦的腎氣,助力生長發(fā)育;用豬排骨可以養(yǎng)陰潤燥,緩解秋燥,這道湯會比較平和,可以祛濕補脾,補氣固腎。
禁忌:適合兩歲以上的孩子食用。感冒生病時,積食嚴重時,不要吃。
不建議把豬排骨換成熱性的羊肉、雞肉,會容易燥熱上火。
如果是特別容易積食的孩子,可以把豬排骨換成滋陰的蓮藕、健脾通腸的玉米,做一道素湯,更好吸收。
孩子如果沒有濕氣時,就不需要額外祛濕!
如果孩子有口氣、舌苔特別厚,是積食為主,需要兼顧消食,可以用保和膏,也可以煮之前推薦的山楂荷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