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安裝使用過程中內(nèi)外圈燒傷磨損蠕變壓痕造成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一、燒傷
損傷狀態(tài):滾道輪、滾動體以及保持架在旋轉(zhuǎn)中急劇發(fā)熱直至變色、軟化、熔敷和破損。
原 因:
1.潤滑不良。
2.過大載荷(預壓過大)。
3.轉(zhuǎn)速過大。
4.游隙過小。
5.水、異物的侵入。
6.軸、軸承箱的精度不良、軸的撓度大。
措 施:
1.研究潤滑劑及潤滑方法。
2.糾正軸承的選擇。
3.研究配合、軸承間隙和預壓。
4.改善密封裝置。
5.檢查軸和軸承箱的精度。
6.改善安裝方法。
編輯
二、磨損
損傷狀態(tài):所謂磨損是由于摩擦而造成滾道面或滾動面,滾子端面,軸環(huán)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等磨損。
#龍騰軸承
原 因:
1.異物侵入,生銹電蝕引起的發(fā)展。
2.潤滑不良。
3.由于滾動體的不規(guī)則運動而造成的打滑
措 施:
1.改善密封裝置。
2.清洗軸承箱。
3.充分過濾潤滑油。
4.檢查潤滑劑及潤滑方法。
5.防止非直線性。
編輯
三、蠕變
損傷狀態(tài):所謂蠕變是指在軸承的配合面上產(chǎn)生間隙時,在配合面之間相對發(fā)生滑動而言,發(fā)生蠕變的配合面呈現(xiàn)出鏡面光亮或暗面,有時頁帶有卡傷磨損產(chǎn)生。
(運轉(zhuǎn)世界大國龍騰 龍出東方 騰達天下 龍騰三類調(diào)心滾子軸承 劉興邦C E MB MA)
原 因:
1.過盈量不足或間隙配合。
2.緊定套緊固不夠。
措 施:
1.檢查過盈量。
2.實施止轉(zhuǎn)措施。
3.適當緊固緊定套。
4.研究軸和軸承箱的精度。
5.軸向預壓。
6.滾道輪側(cè)面緊固。
7.粘接配合面。
8.向配合面涂潤滑劑。
編輯
四、微振磨損
損傷狀態(tài):由于兩個接觸面間相對反復微小滑動而產(chǎn)生的磨損在滾道面和滾動體的接觸部分上產(chǎn)生。
由于發(fā)生紅褐色和黑色磨損粉末,因而也稱微振磨損腐蝕。
原 因:
1.潤滑不良。
2.小振幅的搖擺運動。
3.過盈量不足。
措 施:
1.使用適當?shù)臐櫥瑒?/p>
2.加預壓。
3.檢查過盈量。
4.向配合面上涂潤滑劑
編輯
五、假性布氏壓痕
損傷狀態(tài):在微振期間,在滾動體和滾道輪的接觸部分由于振動和搖動造成磨損有所發(fā)展,產(chǎn)生累似布氏壓痕的印痕。
原 因:
1.在運輸過程中等軸承在停轉(zhuǎn)時的振動和擺動。
2.振幅小的擺動運動。
3.潤滑不良。
措 施:
1.運輸過程中咬對軸和軸承箱加以固定。
2.運輸時對內(nèi)圈和外圈要分開包裝。
3.加上預壓減輕振動。
4.使用適當?shù)臐櫥瑒?/p>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