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也流行8兩稱?說說取樣1791克這事!

過去經(jīng)常有在G道邊買新鮮水果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也買過一次,而且買了不少。結果回來一稱,說是一斤的全給了7兩。原來這些路邊水果攤,專門坑過往的外地人,覺得都是長途路過,不會為了幾兩缺稱回去找他們。不過狼山那次買了十幾箱,而且是本地人被當成了外地人,于是就回去找攤主。攤主一看真有找回來的,就說沒想到你是本地的。這么著吧,你到我的地里直接摘新鮮的,最好的,算是補償。結果確實是到地里摘了好水果,又買了十幾箱。結果回去再稱一次,還好不是7兩算一斤了。但是仍然不夠稱,這次是8.5兩算一斤,等于又被坑一回。最后一打聽這攤主還可能是七拐八彎的一個親戚。不好當面翻臉,就不了了之。原來路邊賣水果從來不夠稱,是行業(yè)“潛規(guī)則”,

熟人給個8.5兩就算面子了。嫦5帶回來的樣品經(jīng)過稱重后公開,是1731克。于是馬上有人說:不是早早的宣布了要取樣2公斤?怎么最終缺了269克,相當于“半斤還多”。是嫦5上面沒有稱,還是月球表面也流行“八兩稱”???其實這么說,可能大多數(shù)人潛意識里,都會認為嫦娥5號會超額完成任務,比如取兩公斤多一點。因為過去也宣傳過取樣能力在2公斤到5公斤之間。于是最終是“八兩半稱”,就感覺有點美中不足。實際上取樣2到5公斤,是返回艙的正常容積的允許,但是取樣的樣品是裝在另外一個完全密封的金屬容器里。從開艙現(xiàn)場也可以看出,最終裝樣品的金屬容器,其實比返回艙本身小很多,這也說明如果想更多的取樣,那么也可以換個更大的容器?!白畲笕?公斤”的說法,

就是需要更換更大內容器的才行。也就是同樣是“桶裝月壤”,也會分為5公斤裝和2公斤裝2種。當然中間采用3公斤或者4公斤標準桶也可以。用多大的內膽或者內桶,就能取樣多少。而這次是第一次外星取樣,以穩(wěn)妥可靠,順利完成既定任務為最高目標。因此很可有可能選擇了用最小的2公斤標準桶來裝。實際上取樣數(shù)量每多增加1公斤,上升器開動發(fā)動機起飛后,就要多消耗8公斤以上的燃料。因此5公斤的取樣,對比2公斤的取樣,就會多消耗24公斤以上的上升器的燃料。消耗燃料越多,則風險越大。因為如果剩余燃料還很多,就是上升器起飛的軌道稍微偏一點,仍然可以在起飛后消耗燃料變軌調整。由于一切都是第一次來做,因為就選擇了最保險的“2公斤桶裝”版。而且實地取樣來看,月壤的實際密度可能小于原先的理論估值。原本計劃鏟15鏟才能裝滿。

實際上鏟了12鏟就把2公斤的取樣桶基本裝滿了。這種取樣桶,內部的樣品要盡量保持月壤原本的密度狀態(tài),絕不會為了多裝而去故意的壓實。因此2公斤的標準桶,實際裝了1731克回來是十分正常的。上升器本身有自動稱重系統(tǒng)。但是對樣品卻沒有再單獨的稱重,如果這么做,再加上一套微型磅秤,最終只能取樣幾百克回來,屬于得不償失。因此才出現(xiàn)了月球“八兩六稱”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