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獎推遲到2022年舉行,是疫情導致的寒冬,還是更加沒落的先兆?

28日,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宣布,原定于明年4月份舉行的《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因受疫情影響推遲到2022年進行,這也就意味著這兩年只有一屆金像獎。

很明顯,金像獎這一舉措是無奈的決定,也反映出這兩年香港電影的慘淡。2019年港片產(chǎn)量僅47部、八成從業(yè)人員半年沒開工,2020年因為疫情關(guān)系則更加嚴峻,直到6月份開始才有數(shù)個劇組復工,大部分新片的上映計劃則更是遙遙無期;這種情況之下,如期舉辦金像獎根本不可能,畢竟可評選的片子太少了,哪怕降低標準全入圍都不夠(金像獎有20多個獎項,今年才10幾部電影)。

負責金像獎籌備、評選的爾冬升表示,除了港片產(chǎn)量太少這個問題,場地租用、籌備策劃、嘉賓邀請等方面也遇到極大困難,“我們不希望在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為了舉辦而草草進行,這樣大大失去了評選的吸引力,大多數(shù)董事局成員也認為該延期。”

的確,兩年合為一屆從目前來看是穩(wěn)妥的辦法,但是,港片產(chǎn)量的恢復是不是有這么快呢?要知道目前復拍的不過《倚天屠龍記》等寥寥數(shù)個而已,天下一公司和英皇影業(yè)合作的10部電影計劃仍停在籌備當中,恐怕到2022年作品還是不好湊。小編大膽預言,這波疫情導致的電影寒冬,會讓香港金像獎更加走向沒落。

香港金像獎?wù)Q生的使命就是為港片服務(wù),能參與其中的只能是純港片或香港人主導的合拍片,在輝煌的時候這種排他性并不是問題,但隨著港片市場越來越萎縮、影響力江河日下,它的命運也連帶著越發(fā)凄慘、越來越尷尬;今年疫情的爆發(fā)大大加速了這個時期,從長期來看,投資港片、觀看港片的會越來越少。

有人曾經(jīng)建議金像獎改革,放寬外地電影參與條件,以開放和包容去奪得中華第一電影獎項的地位,但遭到了金像獎負責人們的拒絕,理由很簡單:金像獎永遠只為港片服務(wù)。

想看到金像獎的復興,得等到港片再度橫掃大中華市場,但我們看得見那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