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營地是如何建造的?
2022-08-01 22:05 作者:xushaolong | 我要投稿
使羅馬軍團在戰(zhàn)役中幾乎立于不敗之地的一件事是,他們明白在經(jīng)過一天的行軍后加強營地的必要性以保護自己,尤其是在敵方領(lǐng)土上。從最古老的時代開始,羅馬營地就按照某種理想的布局建造,我們主要從兩個古代資料中了解到這一點:一份名為 De Munitionibus Castrorum 的文件以及來自波利比烏斯的作品。
他們的營地就像迷你堡壘,在一天的行軍之后,他們每天都會建造一個。一個野戰(zhàn)營地——稱為castrum——可以在幾個小時內(nèi)建立起來,所以每天的行軍取決于軍團在需要停下來建造營地之前可以行進多遠——可能20英里,取決于天氣,地形和白天時間。
每個軍團都包括熟練的工程師和測量員單位,他們將負責營地的布局和設(shè)計。然后每個城堡都是由軍團士兵自己建造的,所以他們背著大部分挖掘和建造設(shè)備,以便隨時準備就緒。其中一種工具是dolabra,它是鎬和加固工具的組合。
他們的背上還帶著至少兩到三個削尖的木樁和背包,用作防御工事柵欄,稱為木樁。
當軍隊還在行軍中時,建立營地的過程就開始了。一個調(diào)查單位繼續(xù)尋找合適的地方。它不可能在任何一個老地方。該地點必須是開放的,并且有足夠的空間來建造一個能夠容納至少一個軍團,大約 5,000 人的方形營地。如果有兩個軍團,營地將是矩形的,一個軍團與另一個軍團相鄰。出于防御目的,他們試圖將營地放置在上升的地面和附近沒有掩體的區(qū)域(如森林),敵人可以利用這些掩體悄悄靠近。對營地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如果可能的話,它必須有可用的水源。如果他們知道敵人在哪里,他們就會嘗試將自己的營地放置在至少 2.5 英里以外的地方。
選好地點后,勘測隊標出營地的界限:圍墻、大門、街道、指揮官帳篷和露營區(qū),以及馬廄和廁所。
軍團一到,他們就立即開始建造營地。他們被要求在整個營地周圍挖一個大約 5 英尺寬的 3 到 4 英尺深的溝渠,將泥土扔到溝渠的內(nèi)部,以形成一個防御土墩。每個士兵單位都有大約 80 英尺的壕溝和圍墻進行準備。
溝渠和護堤建成后,士兵背上的尖樁就被打入護堤頂部,用作防御墻或護墻。根據(jù)情況,他們可以在幾個小時內(nèi)完成這樣一個營地,所有人一起工作。只有在營地完成之后,軍團才能休息一夜。
根據(jù)猶太/羅馬歷史學家約瑟夫斯的說法:“他們筑起的柵欄也不是輕率建造的,也不是不平整的……但如果地面不平整,首先要平整:他們的營地也是四方的,并且大批木匠準備好用他們的工具為他們建造建筑物?!?br/>
營地排列在羅盤的基點上,兩條街道將其一分為二:cardo(南北)和 decumanus(東西),以及它們的門。如果有時間——特別是如果要擴大營地——一個軍團規(guī)模的營地總是會在大門處和沿城墻的間隔放置塔樓,并在其間設(shè)置師炮兵陣地。
指揮官的帳篷總是放置在營地的中心,在cardo和decumanus的交匯處,旁邊是一個作為論壇的空地。

第二天早上,營地會被喇叭聲吵醒,食物會準備好并吃掉,帳篷和裝備會被打包好,要么放在士兵的背包里,要么裝在騾子上。柵欄將被拆除,木樁被放回士兵的背包中,然后他們將繼續(xù)前進 20 英里。
就這樣,日復(fù)一日,沒有失敗。建立這些營地所需要的紀律代表了什么羅馬軍團幾乎是無敵的:紀律和秩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