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疚|從此,不再以痛苦緩解痛苦。
“內(nèi)疚的人是生活在過去的人, 他們不去體驗現(xiàn)在的快樂, 更沒有明天的夢想, 他們僅僅在不斷地反省自己的錯誤與過失, 從而試圖為自己的失誤還債?!?【案例呈現(xiàn)】 婚外的錯愛 走進心理咨詢室后,趙女士足足沉默了五分鐘之久,才緩緩開口,述說她的困惑。 46歲的趙女士,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現(xiàn)從事科研工作。一年前,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她認識了M男士。M男士在會上的演講,贏得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高度認可和贊譽,一向有些清高的趙女士,也不禁被M男士的儒雅外表與學者氣質(zhì)吸引了。 恰好,在分組活動中,M男士和趙女士被分在同一小組,這又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進一步接觸了解的機會。趙女士發(fā)現(xiàn),M男士無論是待人還是接物,都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且談吐也很幽默,使得趙女士不由自主地靠近他。 那次的研討會結束后,趙女士和M男士依舊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絡,兩個人也開始互生好感。之后,兩人又共同參加了一次在外地的培訓,也就是那一次的再會,讓他們跨越了正常交往的界限。M男士說,他很喜歡趙女士,欣賞她的才華和能力,并向她承諾說,一定要跟她“好”下去。 這份承諾,其實是沒什么意義的,因為M男士和趙女士,各自都有家庭。就趙女士而言,她并不想要拆散對方的家庭,也不想傷害自己的丈夫和女兒,她和M男士之間的關系,更像是一種情感寄托。 當心理咨詢師提出讓趙女士具體解釋一下“情感寄托”時,趙女士講到,她覺得M男士和自己的丈夫不是一類人,相比之下,M男士是她比較欣賞的類型?,F(xiàn)在,這份情感寄托給趙女士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也讓她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趙女士解釋說:“自從那次培訓之后,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相約在不同的地方見面,每一次我都騙丈夫和女兒說是外出學習,其實是跟M男士相聚。原本我就覺得對不起這個家,對不起丈夫和女兒,可更讓我痛苦的是,和M男士接觸多了,我發(fā)現(xiàn)他似乎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完美,甚至根本不值得我這樣做……因為他一直在騙我?!?M男士告訴趙女士,他和妻子關系不好,除了她以外再沒有其他人能入自己的心。然而,趙女士半月前卻接到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聲稱是M男士的妻子,并警告趙女士不要再“破壞”她的家庭,總是纏著M男士,他已經(jīng)很厭煩了。 趙女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想找M男士問個究竟。沒想到,她的微信被M男士刪除了,對方的電話也已停機。趙女士驚愕了,大腦一片空白,隨即就陷入了痛苦中。這份痛苦中,有一部分是對M男士的行為感到憤怒,更多的是后悔自己怎么會看上這樣一個男人。到了這一刻,趙女士才想起了丈夫的忠厚、踏實,覺得他在人品上勝過M百倍。 至此,趙女士和M男士的這段瓜葛,算是結束了。可在趙女士心里,這件事的陰影卻一直彌漫著,她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丈夫和女兒,強烈的內(nèi)疚感包裹著她,讓她夜夜失眠,不想吃東西,沒心思工作,對生活也喪失了興趣。這半個月來,她一直請假在家休息,丈夫見她無精打采的樣子,很是擔心,建議她去看醫(yī)生。丈夫的關心和貼心,更讓趙女士覺得對不起他,甚至冒出了“還不如死了算了”的念頭,可一想到還在讀高中的女兒又不忍心,她怎么能夠因為想要自己擺脫痛苦,而害女兒承受喪母之痛呢? 經(jīng)過多次與心理咨詢師的探討溝通,最終趙女士認識到:人活一生難免會犯錯,重要的是認識到錯誤之后怎樣去做。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已無法改變,而她還有能力去做的就是珍惜家人,和他們一起好好生活,讓一切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