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記憶有什么?想不想聽流傳的妖魔鬼怪的小故事?
我為什么會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呢?如季羨林老先生《賦永久的梅》中寫道: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一言以蔽之,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文章了。
有時看到一篇文章,讀懂一句話。有時瞥見一家店,欣賞一只魚。內(nèi)心總感到有種理性的悸動。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而已。當(dāng)下,我伏案寫字,看似專心認(rèn)真,可思緒早已飛走,去到我的童年。人,童年大多是懵懵懂懂但單純快樂的。
90后,我的童年有什么呢?想到農(nóng)間土梗,想到學(xué)校打鬧課間,想到記憶里的小賣部,想到農(nóng)村大集,小巷里的
磨剪子來,戧菜刀…"的長吆喝。
農(nóng)間地里:小女孩喜歡地瓜秧編耳墜,以葉為墜,以莖為鏈,耳朵一戴,別提有多開心了。小男孩怕是尋摸一個鄰家地瓜,架火燒了來吃,或許火候掌握不到位,往往吃的一嘴黑像個大花貓。少不了抓抓螞蚱,狗尾巴草串一串,斗斗蟈蟈好心情還給他造個家呢,夏天,抓知了猴。
課間:聚到一起來場跳皮筋,“滑溜彈”,打“寶”打“卡” 不亦樂乎!石頭剪子布輸?shù)膬蓛蓳嗡?,從腳踝到膝蓋到胯到腰到胳肢窩到脖子,厲害的會“打旁人”,最后用上手舉起。我大概沒這方面什嘛天賦。不過門口尋個土坑或者一排冬青樹下,凹凹凸凸的,滑溜彈不多時就能贏一把。翻石頭找西瓜蟲(我們這里叫潮蟲子),膽小得很,遇到馬上就縮成個球球;捉迷藏,畫“大鍋”,悄咪咪被扎一身蒼子(蒼耳)也不敢吱聲,只待出來再摘凈。
小賣部:印象深的是兩毛錢的辣條葫蘆絲,紫色方塊雪糕,甜的;五毛的“大喇叭”筒,轉(zhuǎn)著圈啃;要來幾毛,買上一個,開心到飛起。還有這些……
兩毛一包 常吃黃色葫蘆絲
無花果小時吃不上來,覺得怪怪的
別咬我,酸酸甜甜的 一直有
感覺現(xiàn)在不如從前好吃了
有病沒病 來粒金嗓子嚼嚼
泡泡糖多口味 我最喜歡這個了
爆炸糖 和水或者直接吃 我都直接吃 在嘴里爆炸
養(yǎng)過裂開了,變大會生小寶寶嗎 是個謎
大集上:炸大米花大米棍,機(jī)子崩一聲,飛起美味出爐;還有配鑰匙修鞋的,現(xiàn)在越來愈少了。
你的童年還有什么?可以探討?。
最近想重溫媽媽從前給我講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據(jù)說是姥爺講給媽媽聽的。我雖是女孩從小是對這種故事青睞一些,總是纏著媽媽再講一遍。想供奉的狐仙“馬虎”吃小孩,還有什么嶺等等吧,如果你想聽,可以評論讓我看到,下一篇分享。創(chuàng)作不易,多多支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