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素材:教育強國的5個典型案例
申論素材的積累在公務員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素材的整理、應用是一篇好的申論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將為大家?guī)黻P于教育強國話題的5個典型案例。
一、衛(wèi)興華:“人民教育家”
“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眾”,不做“風派理論家”——這就是“人民教育家”、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衛(wèi)興華。
衛(wèi)興華出生在山西省五臺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小學時,老師給他取名“衛(wèi)顯貴”,希望他將來榮華富貴。從小目睹日軍暴行的他,在讀中學補習班時,把名字改為“衛(wèi)興華”。
1952 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研究生畢業(yè)后,衛(wèi)興華留校任教,直至2019年12月逝世。“要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一個學者應該做的事。”衛(wèi)興華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60余年,衛(wèi)興華始終認為,自己的研究工作要與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問題。
在多年教學中,他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他認為,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學和闡釋,要結合國內外的經濟社會實際,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且具備與時俱進的品格。
“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衛(wèi)興華這樣勉勵自己的學生。
二、高銘暄:“新中國刑法奠基者”
作為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人民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銘暄為中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從1954年到 1979年,歷經25年、38稿,在歷史跌宕中,高銘暄全程參與并見證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誕生。
“徒法不足以自行?!庇辛诵谭ǖ?,還需要能夠適用法律的刑法人才。刑法學界很多人都熟知高先生的個人信條“教育乃我之事業(yè),科學乃我之生命”。
高銘暄最珍視的是那三尺講臺。他總說:“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師,既然選擇了教書育人,就矢志不渝?!?/p>
幾十年來,他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為學生教授中國刑法、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刑法前沿問題等課程,為推進我國法治建設、法律人才培養(yǎng)做出貢獻。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讓人民權利得到保障,讓犯罪分子得到應有的制裁?!备咩戧颜f,“我年歲已大,但心不老,愿意繼續(xù)工作?!?/p>
#知問教育# #知問公考# #湖北省考# #公務員考試# #湖北事業(yè)單位考試# #國考# #武漢公考培訓機構# #24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