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窮富豪”:去世后捐贈兩千億家產,無車無房,長子靠開車維生
他將兩千億無償捐給國家,還將六個兒女全部送回大陸讀書,大兒子以開貨車為生。
生活清貧,無房無車,子女都做著普通的工作。
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才有這樣的魄力放棄金錢的享受,一心為國,甚至不給子女留下半分遺產呢?
他就是莊世平,出生于辛亥革命的亂世,離世享受國葬的待遇。
沿著歷史的軌跡,我們可以窺見這位偉人簡樸的一生的,以及他的胸襟和愛國情懷。
一心抗日,舍我其誰
1911年,辛亥革命正如火如荼,清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在這樣的背景下,莊世平在廣東揭陽普寧市的一個家庭中出生了。
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自小便異常勤奮。
由于當時不安定的大環(huán)境,莊世平隨著家人四處搬遷。
12歲時就讀于汕頭礐石中學,之后又輾轉廈門、上海與北平求學。
1930年,莊世平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一所由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學校。
當時稱北平國民大學,即后來的中國大學,就讀于經濟學專業(yè)。
浸潤在北平學習的三年,他接受了新式民主和科學思想的熏陶,也孕育了一顆熱血愛國的赤子之心。
時值日本侵華,莊世平面對嚴峻的抗日形勢,深知此時已經到了國家危亡之際,應該貢獻出一份力量。
他不顧個人安危奔走于東南亞和祖國邊陲,收集廣大華僑和一些愛國人士捐贈的物資,并運往國內的抗日根據地。
四年后,莊世平先生畢業(yè)了。國內又正值戰(zhàn)局動蕩的艱難時刻,莊世平只好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泰國。
此后的七年,他一直都旅居泰國。
即便不在祖國,但莊世平始終牽掛著抗日戰(zhàn)爭,決定當一名記者。
就這樣,莊世平進入報社,開始擔任泰國各界華僑抗日聯會負責人一職。
為支持八路軍、新四軍、東江縱隊等,他發(fā)動社會人士捐款,動員學生、青年回國參加抗戰(zhàn)活動。
直到1941年底,莊世平為國內抗戰(zhàn)募捐數千萬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彼時的香港,尚未回歸,仍在英國的殖民之下。
積貧積弱的新中國剛成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的戰(zhàn)略。
為了國內資金流通,不被外國壟斷,同時溝通國內外的經濟交流。
頂著巨大的壓力,莊世平在祖國的支持下,籌集了18名員工,利用一萬美元的本金,創(chuàng)辦了南洋商業(yè)銀行。
一萬美元創(chuàng)辦銀行,這在任何時候都是天方夜譚、絕無僅有。
在新中國剛成立而香港還未回歸敏感時期,他的行為引起了軒然大波。
12月14日,他所創(chuàng)辦的南洋商業(yè)銀行在香港開業(yè)。
在開業(yè)典禮上,他帶頭舉行了升旗儀式,這是第一面在香港升起的五星紅旗。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這升起的五星紅旗映照著莊世平的赤子之心。它就像一劑定心丸,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
當時很多人唱反調,但莊世平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僅僅三十六年的時間,南洋商業(yè)銀行發(fā)展成為了一座擁有50家分行、員工2000多人、總資產達733億港元的現代化商業(yè)銀行。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下發(fā)文件,呼吁中國海外銀行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
香港的莊世平率先響應號召,并斡旋于海外銀行。
經過他的努力,很快緬甸、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中國海外銀行也宣布聽從中央的領導。
時間拉到1997年,當他看到香港回歸的新聞后,淚流滿面,回想起小時候國家被洋人欺負,而今自己也算是為國家統一盡了一份力量。
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qū)成立。
莊世平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他積極為政府搜集和提供寶貴的經濟材料,并為經濟特區(qū)政策的制定獻言獻策。
同時,他憑借多年從商經歷和積攢的人脈關系,協調華僑企業(yè)家積極投資。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政策,他率先在深圳設立分行,做好帶頭作用。
這成為首個在我國經濟特區(qū)設立分行的外資銀行。
身價兩千億卻無車無房
莊世平的銀行事業(yè)發(fā)展地如火如荼,身價達到兩千億。
但他沒有沉迷于紙醉金迷的生活,對自己十分“摳搜”。
他手腕上戴的手表,也不過百來塊。
沒車沒房,上下班都只是乘坐公共交通,幾十年如一日住的都是員工宿舍。
莊世平膝下有四子兩女,這六個孩子無一從政或從商。
他們都是在內地學習成人的,在內地喂過豬,做過搬運工,做著最平凡且簡單的工作。
有一次大兒子患上水腫病,由于內地有限的醫(yī)療條件,他回到香港治療。
不足四天,便又被莊世平“絕情”地送回了內地,并被告誡不要那么嬌弱。
他的孩子,都各憑自己的本事,腳踏實地,用雙手賺錢養(yǎng)活自己,不曾沾染父親的半點光芒。
長子因無法忍受內地的生活,偷偷回到香港,隱姓埋名,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
人們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說莊世平對待自己的孩子太過苛刻,有人認為能鍛煉孩子堅毅的品格。個中滋味,酸甜苦辣,也只有當事人懂。
莊世平與夫人感情很好,既是夫妻,也是彼此的貼心好友,互相欣賞。
夫妻二人攜手共度了七十余載時光。
莊夫人林影平女士,晚年患上老年癡呆癥,經常記不起事情。但莊世平沒有不耐煩,反而對夫人關懷備至。
那時的莊世平,已經達九十歲高齡。盡管如此,不管每日工作到多晚,他都一定要回家陪夫人吃飯。
在夫人生病之后,因內地看病便宜,便放棄了香港更好的醫(yī)療條件,到內地治病。
很難想象本可以過上優(yōu)裕的莊世平,為了國家,成為一名“守財奴”。
二人相互支撐扶持,感情簡單質樸。
2007年,老人96歲,因心力衰竭而離世。鮮艷的五星紅旗蓋在他的棺槨上,昭示著國家對他的尊重。
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從青蔥年少到耄耋之年,對于國家的熱情與期待,只增不減。
在臨終前,老人仍在念叨:“金甌尚缺,老驥未甘伏櫪,仍求一統神州!”
李嘉誠親自為他扶靈,因為他是李嘉誠的良師益友,也是其最為敬佩的人。
這不禁讓人想到潘石屹,京圈有名的房地產大亨。
早在2014年的時候,他就為哈佛捐款一千五百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近一個億。
他在金星秀中解釋緣由,卻慘遭回懟。
他說這個錢不是捐給美國人,而是捐給在哈佛讀書的貧困中國學生。
金星一語道破,能考的哈佛的人家底殷實,也不需要資助。再說他們都是人中龍鳳,以他們的能力拿個哈佛全額或半額獎學金也沒問題。
兩人同為金融大亨,一個是一輩子為祖國奉獻自己,將全部身家捐獻給國家的。
一個是賺中國人的錢,給美國捐款。何其諷刺。
結語
莊世平一生簡樸,不買車房,不給后代留家產。與之相對的是,捐贈全部身家2000億給中國。
青年熱血沸騰,為抗日四處周旋,中年壯志未酬,配合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老年不慕榮利,捐贈家產。
比起潘石屹,這樣的偉人,更應該被我們銘記和追思。
作者:獨家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