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解析《象形拳法真詮》12
二) 五法:5、晃法??? (轉(zhuǎn))
——————————————————————————–
5、晃法
??? 晃法性似醉翁顛倒(內(nèi)含真火),在天干為丙丁,在五行屬火,取諸身為心。生心為性,性定即禪,心動即機,機動則猛虎出林,火發(fā)則神龍游空。形之于內(nèi),有禪機之妙,醉翁火發(fā)之意。形于拳法,用之發(fā)手如爆裂之炸彈,勢動如火之燒身,有背摔之功,有猿猴之靈,且異常猛烈,剛?cè)嵯酀?,故日晃法火力?火有性而虛無)。拳形和,三昧通靈,躁心化,玄妙生,體舒神暢;拳形不合,則中心不空,四體失中,筋絡拘率,諸
法皆不得中立地位,學者不可不慎。倘能仔細研究,得其真銓,以術(shù)接命,而壽延年。身拗步斜,兩步一組。
??? 法日:醉翁性顛顛倒
顛,性定神安醉如眠,禪機一動真火發(fā),性命皈根見玄關(guān),三昧通靈成大道,以術(shù)延命壽綿綿。? 第一節(jié)晃法左開始
? (開始)無極勢,右足不動,左足向左斜進步:(左右)兩手同足進時,向里扭勁,至手心朝上,平心口一起往前極力伸開,如托重物相送之意,與肩相平;兩肱屈伸,如懷中抱物之勢,俟伸至極端,兩手隨向下翻勁平胸(頭要上頂力),如托物猛翻下放之意,兩手俟平胸時不停,仍手心翻上,還成托物之勢;股肱屈伸,頭頂,
?身挺,目視兩手中間。
??? 法日:左足斜進,右足斜橫;雙手起伸,托物手中:待伸極端,翻放平胸:勢不宜停,翻上要猛:仍落起勢,目視掌中(兩手中間)。
? 第二節(jié)晃法右化身
? (化身)左足向右斜進步,兩手托物之勢不拳回,同足進時再向上起,端勁齊眉,向右方搖肩,晃身兩肱似畫上半圓形:右足隨大進,兩手俟右足著地時,隨向下翻勁平胸,如托物翻放之意,兩手俟至胸不停,仍翻上成托物之前勢。再演,惟兩肱不
拳回,手足身法步相同,數(shù)勿拘。??? 法日:左足右開,手托上舉;搖肩晃身,臂半圓勢;右足著地,翻落猛起(手翻上起);勢不宜停,互相一理;手足身法,以此為之。
? 第三節(jié)晃法回身
?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轉(zhuǎn)身,右足在前,左轉(zhuǎn)身;(左轉(zhuǎn)回身法)右足先向左,轉(zhuǎn)身進步扣勢,與左足成大斜丁勢,兩手仍托物之勢,隨同上起,搖肩晃肱齊眉;左足隨轉(zhuǎn)身進步仍順,兩手俟左足著地,仍猛翻、下放、上起,與前勢精神勁力均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法,收勢原地休息。
??? 法日:右足回扣,隨勢轉(zhuǎn)身;兩手上舉,兩臂力伸;左足隨進,手翻氣沉:下落上起,力舉千斤;左右互換,手足莫紊。
??? 晃法在天干屬丙丁,是三和四,等于是晚春和初夏,此時草木已成型,開始壯大。所謂“明炳于丙,大盛于丁”,明炳是特征明顯,大盛是枝繁葉茂。
??? 晃法活力十足,如火苗一般跳動?;畏ūA袅藫u法的大斜進步,但改變了搖法的手法。搖法的手法為,兩手上托后再按,但并不多按,一按就又翻轉(zhuǎn)成了托。
??? 先順步練習,左手左腳在前、右
手右腳在后,來練這個手法。托和按的幅度都很小,托不過肩,按不過胸。托的時候,要挺腰,腰挺起來,才能產(chǎn)生托力。好比我們托重物,東西重到一定分量,腰肌一定會給調(diào)動起來,這是人的本能,胳膊吃不住勁,最終挺起重量的是腰肌。
??? 以這個托重物的假設,來鍛煉腰肌,養(yǎng)成習慣,一托便用上腰力。更巧妙的是,按的時候也要挺腰。腰上挺,手下按,腰和手形成交錯,才能出現(xiàn)有力的一按。
? 按就像把手上的重物猛地弄翻,不能久作,迅速一按,又轉(zhuǎn)成上托。如果敵人與我的胳膊相抵,我向上一托,敵人為抵擋必下按,我就順著敵人的下按之勢來按他,敵人的重心就落在我的胳臂上了,敵人就不是虛偽的了,成了實實在在的一塊東西,此時我再逆反托起,給一點硬度,敵人就像一個球打在墻上,自己彈開了。
??? 手掌也可以握拳,變托按為打,這個急速逆翻的打法,能出現(xiàn)透勁,傷敵內(nèi)臟。手的兩托一按,是來練腰肌的。形意拳的“硬打硬進無遮攔”,是腰力的效果,腰力練出來后,力量超過敵人數(shù)倍,等于大卡車撞上了自行車,敵人當然擋不住你。
形意拳進攻有搓鉆之法,我的小臂搓著敵人的胳膊前進,可鉆入敵人防線,但這屬于小技巧,克敵制勝主要還是憑腰力。
??? 形意門有“要想人前顯貴,先在旮旯受罪”的說法,外人聽了,以為是說要下苦功夫,強調(diào)毅力。其實這個“旮旯受罪”有具體的受罪法。??? 旮旯是墻角,形意門練腰力是在墻角里練的,墻成了訓練器械。李老說,按照老規(guī)矩,形意拳練拳的場地要用墻圍起來,一可以避免外人干擾,二可以保密拳技,更重要的是以墻練功。??? 郭云深因殺人被關(guān)迸監(jiān)獄,戴著腳鐐打拳,兩腿練出了牽扯之力,日后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半步是一腿前進,一腿跟著,像是戴著腳鐐般邁不開步。郭云深成就了一個天下美談。
??? 李老說,郭云深在監(jiān)獄里還練一個功夫,就是墻功。郭云深入獄的時候,他的仇家預定了一個形意門高手殺他,仇家認為:“你們這功夫特殊,你們的人,只有你們自己除得掉。”
??? 郭云深蹲的牢房,是縣官看著當時與郭云深有淵源的一品官金祿的面子,單給他蓋的小院,雖然手銬腳鐐一應俱全,但飲食、衛(wèi)生條件很好。郭云深打聽到高手的事,知道自己一出獄就有殺身之禍,于是在牢房里一門心思練拳,一練就練了三年。
??? 高手不能闖進牢房殺郭云深,那等于造反,事情就鬧大了。原以為憑著金祿的關(guān)系,郭云深最多關(guān)一年,就找個別的借口出獄了。沒想到一等就等了三年。
??? 李老說:“三年后,那人就像‘猞猁等貓’一樣,等在監(jiān)獄門口。”猞猁等貓,是舊時代的典故,現(xiàn)代人不了解,需要解釋一下。
??? 舊時北方民居房頂上的野貓多,家養(yǎng)的貓也是一天到晚在外面逛,晚上才回家,跟野貓差不多。人多了,就會出怪人,野貓多了,也會出怪貓。有一種吃貓的貓,老百姓稱之為“猞猁”。真猞猁像小豹子一般大,怪貓還是貓樣子,是老百姓實在不知道該叫什么,就把猞猁的名字安在怪貓身上了。
??? 誰家的家貓生了小貓,很可能半夜里就聽到屋外有貓叫,聲音不太像貓叫,有點像人在吹口Ⅱ肖。這就是猞猁來了,向母貓要小貓吃。母貓會乖乖地叼一只小貓出去。
??? 筆者小時候,住在北京胡同里,遇到過猞猁要貓仔的事,家里的貓叼著小貓出去了,一個大人不信邪,也出屋了,撿磚頭朝著猞猁叫的地方砸。
??? 等他回屋的時候,說嚇壞了,家里人問他看見了什么,他說沒看見,一出門就覺得害怕。反正家里的小貓給保下來了。
??? 野貓遇上猞猁,就悚了,猞猁轉(zhuǎn)身走,野貓就乖乖跟著??吹轿蓓斏弦柏埮胖犠?,就是猞猁在作怪。猞猁一路能帶上四五只野貓,找個地方,弄碎了野貓的腦袋,只吃腦漿。其它野貓就看著,根本不敢逃。也許一次殺兩只野貓,也許都殺了,看它吃夠了沒有,要是吃夠了,會放剩下的野貓走。
??? 郭云深刑滿出獄的日子,高手等在監(jiān)獄門口,跟猞猁帶貓走一樣,郭云深出門就得跟他走,找個僻靜處,他就下手了。
??? 郭云深看他在門外候著呢,就沒出門,返身走到院中的影壁墻前,手在墻面上摸,摸著摸著一發(fā)力,影壁墻給推倒了一截。
??? 門外的高手一看,知道郭云深練成了,轉(zhuǎn)身走了。日后郭云深闖出了聲譽,獲得了武林同道普遍的承認,他就訪這高手去了,問:“那天咱倆要是動手,會怎么樣9”高手回答:“當初我可惜你是個人才,現(xiàn)在你功夫大了,我收拾不住?!惫粕睿骸皫煾绻Ψ虼??!?/p>
??? 通過郭云深推倒影壁的事,可看出他在牢房里練了三年的墻功。墻功怎么呢?出乎意料的簡單,兩手當胸伸出,按在墻上,用力推墻,墻是不動搖的,所以使出來的勁會反作用在自己身上。
??? 作用在腰上。推墻,鍛煉的是腰肌。自己腰上主動使勁,鍛煉出的腰力不大,因為再怎么使勁,腰肌的肌
理不會變,強壯的還是原來就強壯的幾束肌肉纖維,總之有限。
??? 以反作力來練腰,等于海浪一遍遍地沖擊沙灘,改變了沙灘的形狀。手通過墻,反彈給腰肌種種力,腰肌不要抵抗,而承受沖擊,閑置的肌肉纖維便得到了強化。腰要被動地練,此為竅要。
??? 練腰等于讓腰肌重新長一遍,所以主動不得,你主動了,就長不成了。
??? 等腰肌的肌理改變后,可以嘗試主動。手抵在墻上,腰肌發(fā)力,作用在手上,手再反彈給腰肌。腰肌與手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養(yǎng)成這個習慣,對敵時,腰力便可自然地發(fā)到手上了。
??? 郭云深是在墻上出的功夫,所謂“逝去的武林”,為人處事的老規(guī)矩不見了,一些口訣失傳了,好多練功的器械也失傳了。李老說:“別說武術(shù)了,你知道以前的人怎么練書法?”
??? 李老小時候練書法,要轉(zhuǎn)水缸,手抓著空水缸的缸口,讓水缸傾斜,以底部一點觸地,兩手互換位置地抓,水缸就轉(zhuǎn)了起來。
??? 轉(zhuǎn)水缸是為了練腕力,在書法里叫“開腕”,腕部能轉(zhuǎn)開了,毛筆寫出的勾挑才有力。不轉(zhuǎn)水缸,也要用別的方法,如早晨起來磨墨五百圈,磨墨就是轉(zhuǎn)腕子。書法是力量的美學,毛筆在紙上要發(fā)力的,所以對筋骨有要求。古代的書論上,屢屢言要“大筋挑起”。
??? 為何練功要用器械?因為器械可以改變肌肉的習慣,肌肉自己不好改變,得要外緣相助。做了形意拳的墻功,晃法的托按才有真力度。托按都是挺腰挺出來的,托按的手法掌握后,要把托按放到大斜進步里鍛煉。
??? 大斜進步分兩步走,左腿先向右進,然后右腿再大步向右進。左腿右進之前,兩手要托到眉弓高度。高到眉弓,加大了按的幅度,更熏要的是為了晃肩。肩是根節(jié),相當于大樹的樹根,用上根節(jié),力量就深刻了。??? 晃肩會形成奇怪的動作。兩手走的是直線,比著眉弓平平–劃就由左到右了,兩上臂要作出上弧線(拱橋之形)。上臂作出上弧線了,手應該水漲船高啊,也會作出上弧線的,但兩手偏不作,兩上臂拱起來了,兩手要將其平壓下去。
??? 手對上臂有反作用力,才能把肩的晃力發(fā)揮到最大,如果肩一晃,臂松手軟的,肩的力量就作廢了。肩一晃,手和上臂肌肉在較著勁,等于一掄鞭子,鞭子各節(jié)都挺上勁,有硬度,一鞭抽過去,抽得才狠。
??? 晃肩的同時,右腿大步右進,右足一落地,兩手猛然翻轉(zhuǎn)下按,短促一按,立刻翻轉(zhuǎn)上托,便完成晃法。??? 大斜進步時的邁步、晃肩都是橫力,在橫力中作托、按,等于是三個勁。托、按之力是腰挺出來的,橫力是腰擰出來的,現(xiàn)在挺中有擰,擰中有挺,力量就立體了。
??? 立體的力量,緩作可控制人,它四面八方地撐開,敵人的力碰上來,會被裹住;急作就是爆發(fā)力了,敵人的力量一碰上來,就被炸毀了。??? 動作的要點還有兩個,一是“有背摔之功”,二是“兩肱不拳回”。背摔之功,是晃法可以變成摔跤的大背挎,將敵人從后背上摔出去。敵人看著是從我后背上摔出去的,其實是拿肩觸敵的,晃法里有肩發(fā)力的“晃肩”,練出了肩的功夫,當然可以使大背挎。
??? 飛、云、搖法里都有以上臂肌肉回拉的動作,而晃法則取消了這種動作,上臂肌肉不回拉,不收拳,只進不退,在進中自有騰挪——這就是“兩肱不拳回”,養(yǎng)成這個習慣,利于貼身近戰(zhàn)。
??? 拳頭打上去了,不用拉回來蓄力后再打,那樣費周折。拳頭打到哪,就在哪接著打,這樣效率高。讀者會問:“運動幅度越大,打擊力越大。拳頭都沒有運動幅度了,怎能有力?”
??? 拳頭的運動幅度,不單是“拳頭掄出來的”一種,拳頭不動,但我邁了一大步,這一大步也等于是拳頭的運動幅度。甚至我原地不動,拳頭也不動,但我腰肌發(fā)力,傳力到拳,這從后腰到拳頭的距離,也是拳頭的運動幅度,往往比掄拳的幅度還大。
??? 養(yǎng)成“兩肱不拳回”的習慣,就是養(yǎng)成“以步贏人”、“消息全憑后腳蹬”、“腰為樞紐”的習慣,才有象形術(shù)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