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塞?安德莉婭?布塞爾(Darcey Andrea Bussell)

達爾塞?安德莉婭?布塞爾,姓瑪尼·梅賽德斯·達西·彭伯頓·克里特爾(Marnie Mercedes Darcey Pembleton Crittle),1969年4月27日,生于英國倫敦,其生父約翰?克里特爾(John Crittle)是一個在英國的澳大利亞商人(2000年他去世時, 她象一個“陌生人”一樣,并沒有出席生父的葬禮),母親安德莉婭?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是英國人,母親曾先后離過三次婚,后改嫁給澳大利亞牙醫(yī)菲利普?布塞爾(Philip Bussell),在達爾塞3歲時,被她母親新的丈夫收養(yǎng),她和家人在澳大利亞一起共度了一段時間后,因上學才返回倫敦,就讀于福克斯小學(Fox Primary School)。
母親曾是皇家芭蕾舞學校(The Royal Ballet School)的學生,不過沒有學完整個舞蹈課程。 5歲時,因她的好友學習舞蹈,她一同前往而開始習舞,當時,并沒有一個人認為她是認真的去學的(而事實上,她有時會因為自己不想跳,而坐在鋼琴旁)。當時她喜歡足球、體操及游泳,并想在將來當個職業(yè)的泳手,不過,她確實不喜歡讀書(不過據說布塞爾患了誦讀困難癥),直到11歲時,她進入了藝術教育學校(Arts Educational school),學習唱歌、樂器、戲劇及舞蹈。她終于發(fā)現自己最愛的是芭蕾,并決定投考皇家芭蕾舞學校。
皇家芭蕾舞團初級學校(Royal Ballet Lower School)的嚴格校規(guī)深深吸引了布塞爾,由于皇家芭蕾舞團的初級學校不接受年齡在12歲以上的學生申請入學,當年她12歲便是她最后機會,她最后說服母親讓她報考。經過一番努力練習后,終于考上了位于里士滿公園白色房屋的皇家芭蕾舞學校。在學校里跟隨帕特麗夏?林東(Patricia Linton)及米爾斯?基爾戈爾(Mrs Kilgor)習舞,在暑假時,到前皇家芭蕾團(Royal Ballet)的舞者斯維拉特娜?貝麗索娃(Svetlana Beriosova)哪里習舞。
從皇家芭蕾舞學校畢業(yè)后,16歲的她進入了皇家芭蕾舞高等學校(The Royal Ballet's Upper School),在學校期間,布塞爾獲選代表皇家芭蕾高等學校,前往瑞士參加洛桑大獎賽(Prix De Lausanne ),并在比賽中獲得金獎。
布塞爾利用比賽的獎金到蒙特卡羅(Monte Carlo)上暑期課程,在那里和魯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同臺練習,結束回到英國后,她在學校時,肯里斯?麥克米倫(Kenneth MacMillan)已發(fā)現了她的過人天賦,演出了他編導的《協奏曲》(Concerto),同時演過《黑天鵝雙人舞》(Black Swan pas de deux),《天鵝湖》中夫人的侍女(Ladies-in-waiting in Swan Lake)。 1987年畢業(yè)后,她進入薩德勒之泉皇家芭蕾舞團(Sadler Wells Royal Ballet)(現為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Birmingham Royal Ballet))當舞蹈演員,她的第一個獨舞是在《睡美人》(Sleeping Beauty)中出演了丁香仙女(Lilac Fairy)。之后她也跳過《天鵝湖》里的大天鵝(Big Swan),《吉賽爾》(Giselle) 第2幕中的鬼王米爾莎(Myrthaμ)。 1988年,因為要她演出麥克米倫編導的新芭蕾舞劇《寶塔王子》(The Prince of Pagodas),彼得?賴特(Peter Wright)宣布將她轉往皇家芭蕾團,當時年僅19歲,便成為這個傳統(tǒng)舞團的獨舞演員(Soloist)、新的芭蕾舞劇因麥克米倫的病情問題而進展緩慢,期間她跳過大衛(wèi)?賓特勒伊(David Bintley)編導的《幽靈賦格》(Spirit of Fugue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中的奧羅娜公主,《天鵝湖》中的奧吉塔/奧吉莉婭,《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中的糖果仙女,《曼儂》(Manon )中的曼儂。 《吉賽爾》(Giselle)中的吉賽爾,納塔莉婭?馬卡諾娃(Natalia Makarova)編導的《舞姬》(La Bayadere)中的尼吉婭和甘扎蒂等等。 1989年12月7日,布塞爾與約翰尼?科佩(Johnny Cope)合作演出《寶塔王子》,同時獲戲劇獎并晉升為首席舞者,成為皇家芭蕾團史上最年輕的首席舞者。
布塞爾是麥克米倫晚期作品的繆思、除了《寶塔王子》外,還在1990年演出了《離別雙人舞》(Farewell Pas de Deux),此舞是為布塞爾和當時剛離開大劇院芭蕾團(Bolshoi Ballet)加盟皇家芭蕾團的伊雷克斯?穆哈梅多夫(Irek Mukhamedov)而編的。 1991年,麥克米倫將《離別雙人舞》加入《冬之夢》(Winter Dream)(一部以契訶夫劇作《三姐妹》(Three Sister)而改編的劇作),他在劇中為布塞爾創(chuàng)造了瑪莎(Masha)一角。除了麥克米倫的作品外,布塞爾還獲得特薇娜?撒普(Twyla Tharp)編導的《老于世故的的先生》(Mr Worldly Wise),馬修?哈特(Matthew Hart)編導的《死之舞》(Dances with Death),克里斯多弗?惠爾登(Christopher Wheeldon))編導的《為一位夭折的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a defunte),格林?泰特萊(Glen Tetley)編導的《愛神》(Amores)等中的角色。

如果不是麥克米倫英年早逝,我們深信布塞爾的藝術成就應該不止現在這樣。
她的身高在英國芭蕾舞團可說是數一數二高的女舞者、(要知道當年黛安娜王妃(Prinecss Diana)就是因為身高太高而當不了芭蕾舞者),她足足有175公分,亦因為她的高度,令人自然而然地將她和皇家芭蕾團的首席客席舞者西爾薇?吉揚(Sylvie Guillem)相比較,兩人都因身高而在舞伴的選擇中不是太多,和她合作過的男舞者有約翰尼?科佩,佐爾坦?索利莫西(Zoltan Solymosi),伊格爾?澤倫斯基(Igor Zelensky )等??此谖璧傅谋硌葜杏稳杏杏?,動作優(yōu)美。在表現技巧很強的芭蕾舞劇,如:《睡美人》中的玫瑰柔板(Rose Adagio),《舞姬》中的甘扎蒂等,她都能以輕松自如并完美自然的姿態(tài)出色的完成表演。
1997年,與澳大利亞銀行家安格斯?福布斯(Angus Forbes)結婚,最初定居在倫敦的肯辛頓(Kensington),他們有兩個女兒,生于2001年的菲比?奧莉維婭(Phoebe Olivia)和生于2004年佐伊?索菲婭(Zoe Sophia)。在 2008年 ,全家搬遷到澳大利亞悉尼,過著一種環(huán)保的方式生活。
2004年11月4日,有費雷德里克?阿什頓爵士(Sir Frederick Ashton)編導的芭蕾舞劇《希爾維婭》(Sylvia),在倫敦皇家歌劇院劇科文特花園演出。

對于未來,她在自傳中說:“將會選擇一個適當的時候光榮引退”。在2007年5月15日演出后,她準備正式結束自已多年的舞者生涯。而說起掛靴的理由,是她不想在別人覺得她跳不動的時候再被動的離開,她更愿意將她優(yōu)美的舞姿,定格在她舞蹈事業(yè)的顛峰時刻而絢麗綻放。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她為了她的孩子們,她深感不安的是,作為一個芭蕾舞首席,一周6天的訓練,再加上頻繁的演出,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著二個孩子,她想做一個全職太太,全身心的陪著丈夫和孩子們。
2007年6月8日,在科文特花園劇場,她選擇了麥克米倫編導的《大地之歌》(Song of the Earth),與卡洛斯·阿科斯塔(Carlos Acosta)和加里·阿維斯(Gary Avis)在舞臺上告別,來完成其退休前在舞臺上的“天鵝之歌”( Song of the Earth),在科文特花園劇場這樣一個見證英國舞壇歷史盛事的大舞臺上作告別演出,在當今的英國的芭蕾舞界,大概也只有布塞爾最合適,也正是在這里,布塞爾20年前開始了自己職業(yè)生涯。在告別演出的尾聲,與布塞爾朝夕相處的芭蕾伙伴們:威廉?特雷維特(William Trevitt)和邁克爾?努恩(Michael Nunn),制作了特別感人的“送別老友”一幕。除了布塞爾自己整晚在足尖上的演繹,現場還放映了芭蕾伙伴們與布塞爾拍攝于1985年的少年時代記錄片。
布塞爾在英國舞壇是個令人無法超越的角色。在當晚的“天鵝之歌”演出中:前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男演員喬納森?庫帕(Jonathan Cope)因為能與布塞爾合作,即便自己早已退休,仍重新身披戰(zhàn)袍。一段漂亮的“雙人舞”,令人叫絕。
在告別的舞臺上,布塞爾還選跳了昔日“伯樂”麥克米倫用印象派手法處理的《三姐妹》。想當初,1991年該版本的創(chuàng)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布塞爾——麥克米倫編排的其中一位主角“瑪莎”,就是為布塞爾度身創(chuàng)作的。當然,如今的布塞爾,相比15年前的演出,表現力的豐富與成熟已不可同日而語。在最后謝幕時,確實催人淚下,看到科文特花園劇場巨大的舞臺上被鮮花所鋪滿,布塞爾幾乎成為淚人而哭倒在舞臺上,皇家芭蕾舞團曾經的當家花旦,現任團長莫尼卡?瑪森(Monica Mason)像母親一樣摟著她說:“謝謝你,我們非常的愛你并一直會非常的想念你”。英國BBC二臺進行了現場實況轉播,全場起立長達8分鐘經久不息雷動的掌聲,是對她最好的祝福。
在她的舞蹈生涯中,共出演了超過80個不同的角色,以及有17個角色是專為她創(chuàng)作的。僅僅在《睡美人》,她就跳過四個不同版本,其中之一是安東尼?道爾(Anthony Dowell)的版本,她在華盛頓為克林頓(Clinton)總統(tǒng)演出。
她并沒有完全離開舞蹈的世界。她是國際舞蹈教師協會的成員和贊助人,后來成為悉尼舞蹈團的教師,并繼續(xù)擔任皇家芭蕾舞團的客座明星,作為一個客席藝術家,她在與許多芭蕾舞團演出,包括: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斯卡拉劇院芭蕾舞團,基洛夫芭蕾舞團,漢堡芭蕾舞團和澳大利亞芭蕾舞團?;蛟S布塞爾不是英國最好的首席芭蕾舞者,但她一定是英國最負盛名的首席芭蕾舞者,她除了舞蹈之外,她還為時裝雜志當模特,2008年10月還出了一套系列6本兒童讀物《魔法芭蕾》(The Magic Ballerina)一書介紹芭蕾作品,銷售額已超過140萬份。2012年出版了自傳:《達爾塞?布塞爾——舞蹈生涯》(Darcey Bussell:Life in Dance)。
2012年8月12日,布塞爾參加了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閉幕式演出,從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屋頂下降來的“火焰之魂”(Spirt of the Flame)面前,帶領一支200名芭蕾女舞演員和來自皇家芭蕾舞團的4名男舞者演出舞蹈。
在2016年,布塞爾與編導和舞者納森?克拉克(Nathan Clarke),一起推出一套“不同的舞蹈組合”(Diverse Dance Mix)。 它被設計成一種新的,用愉快的方式來鍛煉和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風格的舞蹈,而不太注重技術上是任何具體的風格。它的特點是選自有風格的舞蹈;愛爾蘭踢踏舞,探戈,華爾茲,搖擺舞,寶萊塢,迪斯科,弗拉門戈,莎莎和1960年代的扭扭舞,等等。課程還設有芭蕾主題熱身,每支舞蹈約2分半鐘,每支舞蹈都有定制的音樂。
?
?
附
獲獎一覽:
1990年,獲得瑞士洛桑大獎賽(Prix De Lausanne)金獎。
1990年,獲得《旗幟晚報》芭蕾大獎(Evening Standard Ballet Award)。
1991年2月,被評選為詹姆斯?加雷拉斯爵士(James Garreras) “多元俱樂部1990年最有希望新人獎” (Variety Club Award for Most Promising Newcomer)。
獲得卡爾?艾倫獎(Carl Alan Award)。
1991年4月,獲得大都會表演藝術成就獎。
1990年12月,獲得英國權威的《舞蹈與舞蹈家》雜志頒發(fā)的“年度最佳舞蹈家”( Dancer of the Year (1990) of the prestigious British magazine Dance and Dancers)。
1995年,獲得不列顛帝國官員勛章(OBE)。
2006年夏,獲得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CBE)。
2009年7月18日,獲得牛津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Dlit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