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對印度的反擊大戲,美西方都淡定看戲,莫迪高興的有點早了
在前幾天,我們介紹過加拿大與印度因為一名錫克教領袖被殺事件展開的外交戰(zhàn)。從表面上看,特魯多占居著明顯的道義優(yōu)勢,還有一大票西方盟友在背后支持,美國也曾站出來施壓印度配合調查。但是,他又希望與印度的關系避免進一步升級。相比而言,印度人一次性驅逐了41名加拿大外交官,幾乎就是有恃無恐。
印度在加拿大殺死加拿大裔錫克教分裂分子,幾乎等同于國家恐怖主義。很多人現(xiàn)在不理解,西方說好的在價值觀上的團結呢?莫迪老仙還憑什么對加拿大這么橫呢?
其實這里面存在兩個極為關鍵的因素:一、加拿大的這次刺殺事件仍然處于調查階段。
二、美國在這件事上仍然給印度留有余地,更有可能變成一場敲打莫迪老仙的大戲。
三、莫迪正在利用這件事謀求國內(nèi)印度教民族宗教主義者的支持,所以壓根就不把“小土豆”的警告放在眼里。
四、加拿大其實也不想進一步升級與印度矛盾,畢竟印度是加拿大重要的外交合作伙伴。
五、特魯多炒作這件事,僅僅也是為了提升他所在政黨在國內(nèi)的支持率。
六、美英等已制定的印太戰(zhàn)略的國家主要聚焦于印度,作為對抗中國的堡壘和制衡。這是他們沒法放棄的。
七、在有些西方國家看來,印度相比加拿大在全球戰(zhàn)略中要更重要。當然,你可以把這件事解理為:西方社會對把印度列為敵對國家并沒有興趣,甚至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同樣被指控在國外搞刺殺的俄羅斯、伊朗和沙特,事件一經(jīng)公開就在國際上引發(fā)軒然大波。俄羅斯因利特維年科的死面對西方制裁,美國則一度恫言要孤立沙特。
我們可以盤點一下印度的待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印度外長蘇杰生會面時敦促印度全力配合加拿大的調查,沒有公開譴責;英國外長稱“非常嚴肅”看待加拿大對印度的指控;加拿大外交部則表示,對事件“深感關切”。
那么,莫迪老仙如此頭鐵就真的贏了嗎?這事根本就沒那么簡單。我們可以盤點出西方國家現(xiàn)在不譴責印度的很多理由,那是因為條件還不具備。
真實的情況是:案件調查工作還在進行,其他國家沒有理由在此時聲援加拿大。
對美國來說,只有加拿大提出正式的協(xié)助調查的請求,公開印度參與刺殺事件的確鑿證據(jù),才有介入的法律依據(jù)。
在這個階段,甚至連加拿大行政部門也一樣無法介入法律程序,最多只能以國家安全和情治理由,向國會和公民匯報。美國就沒有理由插手。而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五眼聯(lián)盟國家,也在等加拿大的調查進展,以及美國的最終表態(tài)。
對西方社會而言,這件事還有一個矛盾點就是對“卡利斯坦運動”的認定。印度當然會說這些人是恐怖分子,畢竟其支持者走上了武裝抗爭之路,更是多次劫持印度客機威脅政府。
尼賈爾;疲殺據(jù)說正策劃在印度就立國舉行公投。但是,西方社會將錫克教徒看成是追求民族獨立的戰(zhàn)士,這個雙標同樣會實加在印度身上。
對莫迪來說,現(xiàn)在更好的選擇還是利用尼賈爾事件提升支持率。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支持莫迪對恐怖主義采取強硬態(tài)度。莫迪在印度普通民眾眼中,已經(jīng)升華成一名“強有力、務實嚴肅,也會對潛在盟友國家施加壓力的領導人”。所以,印度既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站步,也不會實質性的配合任何國際調查。
從兩國內(nèi)政的角度來看,今年的特魯多比較慘。先是在孟晚舟事件后與中國的關系也沒能改善,今年還添加了調查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的風波,隨后又出現(xiàn)了表彰納粹事件?,F(xiàn)在又有了更為棘手的印度刺殺事件,也只有這事會對特魯多造成正面影響,所以莫迪老仙很可能會被小土豆咬住不放。
這也意味著,加拿大對印度反擊大戲,現(xiàn)在只不過剛剛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