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4.17.5 康采恩
【本文轉載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7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5、康采恩[i]
? 康采恩是壟斷聯(lián)合的形式之一。有時也稱為集團,例如美國的摩爾根集團、梅隆集團等。
? 康采恩是在資本主義總危機時期得到廣泛發(fā)展的。它的目的是使壟斷資本家在爭奪銷售市場、原料出產地和投資場所中保有優(yōu)勢力量并獲得壟斷高額利潤。康采恩的規(guī)模比壟斷聯(lián)合的其他形式要大。參加康采恩的,既有個別的最大的資本家,又有其他的壟斷聯(lián)合,如辛迪加、托拉斯等。所以康采恩是一種有各種資本家參加的壟斷聯(lián)合,它包括數十個以至數百個不同部門的工業(yè)企業(yè)、商業(yè)組織、銀行、運輸公司等等。其中最大的企業(yè)就成為康采恩的主要核心。例如美國的摩爾根集團就包括有鋼鐵公司、鐵路公司、煤氣電力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銀行、信托公司等等,其中摩爾根銀行成為這個集團的核心。康采恩為了擴張自己勢力和取得高額利潤,經常把自己的影響擴展到經濟以外的其他領域。如美國的許多巨大的康采恩同報利、出版社、科學研究機關、法西斯特務組織都有著密切關系。
? 康采恩一般是在大銀行的直接參加或間接支配下形成的,所以康采恩的領導權通常是操縱在銀行手中。參加康采恩的企業(yè)在形式上雖然保有獨立性,但在實際上受領導康采恩的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和支配。因此,在康采恩中最顯著地表明了帝國主義時代銀行資本與工業(yè)資本相結合的特點。
? 康采恩的組織機構是很復雜的。它們通常是通過金融上的聯(lián)系、專利權的協(xié)定以及其他各種有關共同利益的條約等等來支配和控制所屬各個企業(yè)??挡啥鞯膹碗s的組織極有利于壟斷資本家廣泛地利用它來擴展自己的控制范圍,進行投機倒把和逃避納稅等活動。例如,加入康采恩的各企業(yè)雖然實際上是受少數領導核心公司的財政寡頭所支配,但在形式上保有獨立性,各企業(yè)對彼此之間的活動在法律上不負連帶責任。這樣,少數金融寡頭便可利用自己所支配的企業(yè)進行詐騙、投機倒把以及其他各種非法活動以謀取暴利,而一旦這些活動被揭發(fā),又可逃脫責任。康采恩的這種黑暗內幕是不勝枚舉的。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時期中,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中的康采恩利用擴軍政策所引起的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而獲得了天文數字般的利潤,因而大大地加強了康采恩的統(tǒng)治地位。目前這些國家中的康采恩不僅掌握了經濟命脈,擁有國內最大的資產,而且它們還直接控制了國家政權機關。例如,在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中,洛克菲勒集團、杜邦集團、梅隆集團的成員就占據了決定美國國內外政策的國務卿、財政部和國防部部長的職位。艾森豪威爾最親近的顧問差不多都是康采恩中的大資本家。
注:
[i]《政治經濟學教科書》,1959年版,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