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殺要么被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今天聊聊伊朗電影《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片名??? ????? ??? / World War III / Jang-e jahani sevom (2022),別名片場風云 / 片場風暴(臺)。

這部電影充滿絕望,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一名長期忍受壓迫的受害者終于模仿成為了壓迫者。
這是一部黑色喜劇,一步步陷入無可挽回的悲劇,表現(xiàn)弱者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走上絕路。

《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故事發(fā)展很快,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從一個場景發(fā)展到下一個場景。
影片以沙基布和聾啞性工作者拉丹的對話開場。沙基布在經(jīng)歷至親死亡、親友責難后,一直處于物質和情緒低谷。沙基布的妻小都死于大地震,而拉丹也每天被迫接客,生活得很悲慘。兩個苦命人就這樣產生了彼此依靠的情感。

沙基布每天生活來源就是到處打零工,某天他撿到了一個電影劇組的群演工作,由此進入攝制現(xiàn)場開始了演員生活。
很快,在命運的眷顧下,沙基布從扮演被屠殺的猶太人變成扮演希特勒,不但飲食得到極大改善,住所也有了地方。
拉丹迫切想要逃離出賣身體的魔窟,苦苦哀求搬來和沙基布一起住,就這樣兩個人躲在攝影現(xiàn)場臨時搭建的希特勒官邸里。

當沙基布和拉丹以弱者的身份湊在一起時,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就全部處于導演手中。
沙基布和拉丹以為找到了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卻沒想到根本沒有逃得出原來的生活。舊生活里的麻煩很快就找上門來,而沙基布則決定保護拉丹,這個決定在沒有利他主義的環(huán)境中,顯得那樣格格不入。
很快,沙基布的這個決定將招來更多的可怕危險……

沙基布在被命運反復折磨的時候,完全是一種麻木的狀態(tài)。他無法理解那些給他帶來痛苦的人怎么會有這樣大的權力,也不明白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總在經(jīng)歷苦難,他沒有時間思考這些,也不想思考這些,他只想能解決下一頓的飯錢。
妻兒死于大地震后,沙基布更加麻木了,他除了對拉丹吐露心聲外,其他時候依舊活得像個行尸走肉。人的心里有了想要守護的東西后,就有了軟肋。沙基布開始想要保護拉丹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心疼的感覺。

沙基布從集中營里任人宰割的猶太人,到變成視他人生命為草芥的希特勒,也不過是一分鐘的事情。
這種權力來得太快太突然,沙基布甚至在最開始感到無所適從。但很快沙基布就明白了,這世界就是這么不講道理,殺人放火才能金腰帶。

就像馬克·吐溫所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
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沒有人意識到自己正在經(jīng)歷世界大戰(zhàn)。當一個人發(fā)動了屬于自己的世界大戰(zhàn)時,別人同樣也無從得知。
時代可能會變化,但權力的運轉方式不會。處于金字塔底層的人們總是被欺壓榨取然后被遺忘,就像他們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上一樣。
人人都可能成為希特勒,沙基布甚至不知道誰是希特勒,但并不妨礙他成為希特勒,這還不能說明問題么?

毫無疑問,沙基布是一個無辜者,他可能從未從妻兒死亡的痛苦中恢復。
而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卻不管沙基布怎么想,直接塞給他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同時也給他打開了通往地獄之門。
沙基布以為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可能,實際上只是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題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這個世界都是不穩(wěn)定的。
懷疑、焦慮、仇恨才是占據(jù)主流的核心,想要通過愛和奉獻來獲得回報的人,最終都會被現(xiàn)實教育。
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任何善意都會被曲解,努力活下來的人只能被干掉或者黑化以生存。
沙基布最終會明白,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只要干掉足夠多的更弱者,那自己就不再是弱者。

弱者的世界大戰(zhàn),
要么殺要么被殺。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