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友的謎之信仰——揀大漏
揀漏一詞,常見于古董古玩市場中,以之相反的是打眼。在以前的古玩古董市場江湖中,有一句話是這個揀漏或者打眼的前提是“拿了,要了”,意思是成交。古玩古董成交之后在以前是不存在退換貨的,買到贗品次品或者揀了大漏的東西都是自己承擔(dān)的,買者傷心或者高興。
云南人對于野生菌的迷之信仰是:云南人不相信野生菌有毒,只認為野生菌沒炒(煮)熟。有些野生菌帶毒,只不過這種毒性需要在人體內(nèi)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fā)作,這也是為什么前天吃好好的,昨天吃了就中毒要去醫(yī)院洗胃解毒救治。
回到普洱茶市場,好些茶友找以前的老茶就為了看看能不能揀到漏。但買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行價格一行貨。很多揀漏的普洱茶只不過是學(xué)習(xí)普洱茶路上的學(xué)費茶。
普洱茶老茶,目前市場中好喝的,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其實真正從當年生產(chǎn)的普洱茶中跑出來的并沒有多少款。
原因一:當年好喝的普洱茶,消耗的速度很快,一個泡茶室中,十幾款開過的普洱茶,哪幾款好喝肯定是消耗最快的,這種茶肯定剩不下來多大量的老茶。
原因二:當年不好喝的普洱茶,消耗的速度不會很快,但當一款當年不好喝的普洱茶轉(zhuǎn)化到好喝的時候,消耗的速度就會加快,并且價格只會越來越高,茶品數(shù)量越來越少。
而轉(zhuǎn)化不好喝的茶,只會一直不好喝,消耗速度還是很慢,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動,茶品數(shù)量存量大。
原因三:品牌知名度不高,茶品不怎么流通,就算茶好但是沒有被很多人認知交易品飲,以至于滯銷。但這種茶品在今天這種普洱茶渠道通達暢捷的情況下,出現(xiàn)這種茶品的幾率非常小,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揀漏。這種茶也不會有很多存量。另一方面價格也不會很低或很高。
尤其是市場中所謂的一些名山名寨古樹茶,例如班章、冰島、昔歸之類。
今天告訴一個茶友,陳升號在老班章村收通貨春茶鮮葉價格每公斤都上千,哪有幾十塊錢的頭春古樹老班章熟茶。就算是2005年時做的茶成本便宜,收購的茶葉價格便宜。那么放到現(xiàn)在來說,價格是不是得跟現(xiàn)在的新茶價格靠齊,甚至高于現(xiàn)在的新茶價格很多倍?
假如是真茶的前提下,能多賺錢為什么要放漏?原因無非就是要么不真,要么是茶品質(zhì)不如新茶,要么是商家不喜歡錢?
可能嗎?不可能的。
那么有沒有能揀到大漏的普洱茶,答案是有的,一些商家內(nèi)卷的時候可以揀到大漏。品牌方、商家做活動的時候可以揀到某些普洱茶的大漏。還有一種就是藏家想變現(xiàn)的時候。最后一種則是某款茶葉價格跳水的時候。
當然揀漏不揀漏的,只要你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