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ac到Mac

序言
第一階段
第一臺Mac便是12款MacBook Air 11"。因為其特殊的系統(tǒng),使得我童年對于電腦的認識與我的同齡人有著很大區(qū)別。
從外觀就可以看出Mac與普通電腦的區(qū)別,當然對于00后來說,接觸遠古筆記本的機會并不多,只能想到厚重、黑色塑料機身的刻板印象。所以,楔形設計、銀色機身的這臺Air便顯得與眾不同。盡管屏幕仍是萬惡的1366*768、配置遠遠不如同價PC,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已是愛不釋手。

當然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電腦只是一個娛樂工具,當時對視頻的認識僅限電視,所以那時用電腦只是為了搗鼓軟件和游戲。沒錯,游戲。除了網(wǎng)頁Flash游戲,還能在Mac上運行的游戲屈指可數(shù)。還記得當時天天逛威鋒、貼吧,天天看別人分享的軟件、貼子,軟件安了又刪,刪了又安,卻也樂此不疲,盡情折磨電腦的每一個部件。
至今我的還記得第一次運行Minecraft 1.8時我的喜悅。

當然除了原生支持,我也嘗試過運行虛擬機。OSX里嵌套一個Win8.1,盡管沒有目的性,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已經(jīng)很有成就感了。
第二階段
第二臺是在初中時買的,無Touch Bar款丐中丐,真是最虧的機型。當時甚至還不知道只有15"版帶獨顯,花了大一萬用核顯,唯一舒服的地方是那塊13" Retina屏,當時縮放顯示也真是薄紗一片1080p的Win本。
實際上我用它來干的活十分之少,偶爾剪剪視頻,偶爾處理文字,偶爾打打游戲。干的活完全是普通Win本也能應付的事情。

但我很快就找到了運用這款機器 娛樂 生產(chǎn)力的用法:平面設計。
不僅是制作吊圖,更是借助它完成了高中班級Logo的設計與實現(xiàn)??赡苈犉饋碛悬c招搖,但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去年網(wǎng)課時按照Logo改編成了幾十種不同風格的壁紙,在班級電腦循環(huán)播放。

除了生產(chǎn)力,在其他方面卻有意想不到的優(yōu)點:2022網(wǎng)課期間無敵的麥克風和揚聲器,還算夠用的攝像頭,以及還能外接數(shù)位板,提前一年體驗無紙化學習。
這臺氛圍感很好(高情商)的辦公本也一樣有諸多缺點,比如只有兩個雷電3口,比如無Touch Bar,比如極速老化的電池和發(fā)熱嚴重,續(xù)航時好時壞 etc.
隨著電池循環(huán)次數(shù)逐漸增多,這臺Mac的電池也從「良好」變成「需要維修」,以至于在冬天根本無法脫離電源適配器獨立生存;i5 7360U也在許多吃資源的場景面前顯得力不從心;風扇從開機就開始低音咆哮;無緣最新的macOS Sonoma.....這些也無一不預示著它壽命的盡頭。
第三階段
最后就是手上這臺了,也是我第三次買較小尺寸的MacBook了。
說實話在arm Mac也就是MacBook Pro/Air M1剛出時,我并不是很想換新,同樣的外觀同樣的接口,會讓我感到“如換”的錯覺。
但一起還得從2021秋的那場發(fā)布會說起。三點在寢室爬起來全程觀看,煥然一新的感覺從手機屏幕里撲面而出。思維隨著那場發(fā)布會如光線般風格的Apple Logo一樣快速閃現(xiàn)。

所以在畢業(yè)購買電腦時便選擇了30核GPU的M2 Max機型。
不論是回歸的MagSafe 3,還是更亮更細膩的屏幕,乃至音響、耳機接口,無一例外都恰到好處。當然,還有那塊號稱買芯片送電腦的M2 Max。
后記
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一周,其實就是買了新機寫著玩玩的。
不過不得不說蘋果的產(chǎn)品力真的很強,盡管很多人還是認為果粉是自適應用戶,蘋果擅長調(diào)教用戶、被友商遙遙領先啥的亂七八糟的。雖然我是用Mac用慣了,但我想,只有把產(chǎn)品做到業(yè)內(nèi)第一,才有資格得到這種苛求、這種期望吧,產(chǎn)品被人們期望無可挑剔、軟件被人們期望無限制好用,也許這也是優(yōu)秀的一種體現(xiàn)吧。
在數(shù)碼產(chǎn)品圈,大家都是消費者、用戶而非股東、產(chǎn)品經(jīng)理,沒必要因為錢包的限制和習慣上的不理解而互相攻擊,以至于一點偏見便把那些「lj」、「*都不用」天天掛在嘴上。雖然顯得有點理中客,但只要是最順手、最習慣的產(chǎn)品,不分品牌、型號,就是最適合普通人的產(chǎn)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