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漢服》時隔15年——同名異義,悲喜不通
編前語:
在一些主流媒體推出的漢服文章中,總是不乏在參考資料欄看到名為《漢服》的書籍。以“漢服”兩個字為書名,既簡單又“大膽”??蛇@么多年了,你可知有兩本截然不同的《漢服》?作者不同,書局不同,義理與立場也千差萬別......

【前言】
問《漢服》漢為何物直教人面面相覷
2008年1月,青島出版社《漢服》問世,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漢服專題圖書,好像沒多少人記得它。
2022年11月,中華書局《漢服》上線,這是第二本以“漢服”為名的正式出版物,書中內(nèi)容被主流媒體廣泛傳播,并被百度詞條重點引用,大改“漢服”定義。
兩本書,相隔近15年,書名一字不差,義理天壤之別,讀新而溫故,悲喜全然不通。
原來這20年一直存在兩件漢服,當(dāng)人們談?wù)摑h服的時候,所言未必相同,二者勢力強弱幾何,眼前繁榮孰是孰非,忽而分明。
兩本《漢服》書摘對比·誰在偷換概念·
灰色書摘來自2022年底《漢服》
黃色書摘來自2008年初《漢服》


以上是兩本《漢服》在漢服概念、屬性方面的對比,幾乎是沖突、對立的兩種理解,那么二者對于漢服消失的歷史過程又是怎么看的呢?


圖源:2022年底《漢服》

基于對漢服消失過程的理解,兩本書對于漢服復(fù)興過程的看法也是天差地別。

結(jié)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對比,再細品以下幾段話,基本可以認定,2022年底中華書局出版的《漢服》,完全可以改名《古裝》,書中所說的“漢服”,與曾經(jīng)的“古裝”“影樓裝”等概念,幾乎沒有差異。
圖源:2022年底《漢服》

多遲疑一秒,
都是想多了,
這本書里的“漢服”,
就是“古裝”,
不接受反駁。

圖源:2022年底《漢服》
兩種漢服·并行于世·誰在混淆漢服與古裝·
2008版《漢服》堪稱一本漢服復(fù)興小手冊,作為第一本漢服專題出版物是超出期待的,普通人閱讀后就能大致理解一些基礎(chǔ)問題,比如:何為漢服?為什么要復(fù)興漢服?怎么應(yīng)用漢服?如何制作漢服?漢服運動是什么?
2022版《漢服》雖然通篇都把漢服和古裝混為一談,但是也反映了一個社會現(xiàn)實——在各界大眾、專家甚至領(lǐng)導(dǎo)眼里,漢服就是古裝的別稱!
是否,漢服復(fù)興20年來,只是推廣了“漢服”這個名詞,紅遍網(wǎng)絡(luò)、繁榮昌盛的只是“漢服”這倆漢字,并非漢服本身。
漢服的軀殼已經(jīng)大行其道,漢服的靈魂還幾乎留在原地,所以漢服成了當(dāng)紅大籮筐,誰都可以把自己手里的東西丟進去,反正靈魂已遠,遠水救不了近火,大腦來不及產(chǎn)生警覺,就已經(jīng)沉醉在無邊無際的夸贊里了。
他們夸贊的、追捧的、高唱的……
到底是漢服,還是名叫“漢服”的古裝?
一場接一場的慶功狂歡,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圖源:2022年底《漢服》
2008版《漢服》書影
兩種悲喜·并不相通·同名只是偶然·
2008年《漢服》出版的時候,我還在念初中,網(wǎng)銀還沒普及,網(wǎng)購還不發(fā)達,年齡也還不夠辦理圖書館借閱證,每周一晚的自由上網(wǎng)時間,是持續(xù)了解漢服的唯一窗口,得知這本書的存在后,也只能看看封面圖片,望梅止渴。
四年之后,有了打印機和成人借閱證的加持,這本書的內(nèi)容對我來說已經(jīng)過時了,反正市場上也買不到了,但在發(fā)現(xiàn)一條二手書購買渠道后,還是第一時間請班里有網(wǎng)銀的同學(xué)代購了。

圖源:2008年初《漢服》
代購?fù)瑢W(xué)問我:“它這么舊,比原價還貴,為什么要買?”
因為太孤單了。
雖然已經(jīng)2012年了,漢服已經(jīng)聲名在外,但尚未進入我所在的城市,好幾年來,所有關(guān)于“漢服”的表達和行為,在我能接觸的任何人眼中,都屬于“異類”。
等待這本書快遞的那一個星期,長久的孤獨感大大緩解,拆快遞的心情,比后來查高考分數(shù)還緊張,翻開《漢服》的那一刻,像見到久別重逢的故友,笑著笑著就哭了起來。

圖源:2008年初《漢服》
那天在父親下班回來之前,我故意把這本書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希望這本正式的出版物,多多少少能向家里人證明一點——漢服不是怪物,我也不是。但最終未能如愿,父親看到這本書的第一句話是:“你又在搞什么垃圾東西!”
然而,我對那本被人隨手一丟的垃圾,依舊視若珍寶,于是我依舊是個喜歡垃圾的怪物,直到我漸漸有力量,在這個城市和后來的大學(xué),讓漢服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
后來,我終于不再是個喜歡“垃圾”的怪物,卻成了喜歡古裝的瘋子,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直到翻開第二本名叫“漢服”的正式出版物,驚覺人間悲喜真的可以如此完全不相通。

圖源:2022年底《漢服》
第二版《漢服》,第二種“漢服”,之所以理解不了這種悲喜之情,是因為古裝本就沒有生命,沒有情感,沒有溫度,自然不存在悲喜。
古裝會與漢服共用同一個名字,真的只是暫時碰巧而已。后來的這本“漢服”,無論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撼動不了漢服本該走的路。


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 xiandaihanfu
國內(nèi)全網(wǎng) @漢服世代
海外平臺 @Chinese Hanfu

添加阿羅微信?
獲取視頻號及更多動態(tài)
微信號 : Chinesehanfu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guān)注我們,了解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轉(zhuǎn)載、投稿及其他合作 或 建議與意見
請聯(lián)系阿羅 Chinesehanfu
或郵箱xdhanfu@foxmail.com
如您對內(nèi)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群參與討論
QQ: 1095155611??微信請聯(lián)系阿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