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信條》與背后的另一個時間線
這是一條新鮮出爐的影評。
筆者打下第一個字的時候,距離看完電影只有25分鐘。
觀前提醒,文章涉及大量劇透,個人猜想,以及暴論,請按照需求酌情觀看。

我們正式開始。
影評就應該把分數(shù)放在最前面——8分。
個人立場是諾蘭的粉絲,諾蘭幾乎所有的電影我都看過。
觀后體驗最后的是《致命魔術(shù)》與《記憶碎片》,然后是《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蝙蝠俠系列和戰(zhàn)爭題材的敦刻爾克并不是很喜好。
為什么評8分。
兩個標準,一個是諾蘭往期的電影,一個是同期的其他電影的評價。
作為諾蘭的作品,這部《信條》我其實只想給7分,問題實在是太多了,雜亂無序的剪輯,有著明顯漏洞的世界觀,以及充滿了強行的敘事。
因為諾蘭以往的水平,這回看信條,筆者是很失望的。
但考慮到疫情,檔期等各方面的原因,和令人驚奇的《花木蘭》,我決定提高到8分,順便把一些自己腦補的劇情添加進來,補充一些電影的合理性。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諾蘭對于敘事詭計和視覺奇觀創(chuàng)造一直都有自己的執(zhí)著,這就導致他的部分電影,比起爆米花商業(yè)片來,有著更多的元素需要思考。鏡頭語言反而沒有那么深沉,大量的信息都是暴露在你眼前的,而不是類似《穆赫蘭道》那種藏著很多東西的cult片,也不是《太陽照常升起》這種抽象藝術(shù)文化片。
如果分開評價的話,《信條》在視覺奇觀上的創(chuàng)新不亞于《盜夢空間》,這種正反時間流逝的大場面和打斗,非常的具有創(chuàng)意。特別是當你發(fā)現(xiàn)在機場進行搏斗的主人公是男主角的時候,你就能對兩個人的動作做出更深的理解。
前一個男主角(簡稱前男主)認為從門內(nèi)出來的是一個襲擊者,他觀察到了鏡面上被破壞的痕跡,對這個襲擊者的到來有著一定的預知。前男主對于襲擊者的逆方向打斗動作不是很熟練,在一開始落入下風,隨后逐漸的熟練起來。而后男主則是從一開始的發(fā)懵,我為什么要打自己,到后來有意識的向旋轉(zhuǎn)門移動。
第一次以前男主正放鏡頭的時候,我觀察到有三個地方有明顯的時間倒流的感覺,一個是踢開槍,一個是墻上背摔,最后一個是被吸出防火卷簾門。在后男主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鏡頭正是他在毆打前男主的時候,或者是他主動做出的星斗。
這里諾蘭是做了區(qū)分的,可以用回合制游戲來理解。前男主的打斗是正方向的,后男主的打動是反方向的。這里除了槍和子彈以外,應該沒有其他逆時間物品的存在,所以沒有那么復雜。
補充一個細節(jié),從前男主視角來看,為了方便觀眾理解,加了一些飛機引擎吸人的鏡頭,算是給觀眾留了一些懸念,用于解釋在沒有時間逆行的情況下,為什么后男主會反物理的離開卷簾門。
后面的二十分鐘時間鉗形特種作戰(zhàn)實在是太亂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正反雙方一起在5分鐘時射擊大樓火力點,雖然這個作戰(zhàn)暴露出了很多的悖論,但是作為視覺奇怪來說很出色。
而在敘事詭計上《信條》就沒有那么出色了,一是因為受到了其他方面的拖累。
我在觀影之前就看過評價,現(xiàn)在引用一下,拋開時間逆轉(zhuǎn)的元素,《信條》只能勉強算一部一流的特工電影。我在補充一點,大半還是受了視覺奇觀的加持。
后來冷靜下來以后,發(fā)現(xiàn)這些有問題的劇情漏洞,可能都是為了幕后的主線所服務的,也就是最后尼爾所說的,宏大的時間鉗形戰(zhàn)術(shù)的另一半。(這個放到后面再說)腦補完了,之后,發(fā)現(xiàn)只是剪輯欠缺打磨而已,沒有那么大的問題。
二是因為時間題材的過度泛濫,雖然這種倒帶式的四維旅行穿越非常新奇,比起那種嗖的一下回到某個時間點的操作更容易構(gòu)建視覺奇觀。但是無論是回到過去扮演自己,外祖父駁論(或者叫外祖母駁論,不要打拳。。。),還是那套不能干涉過去,宿命的重演等等,都已經(jīng)有大量的作品用過了,觀眾一下就能猜到大概。
這方面,除了含糊的世界觀設(shè)定解釋以外,還需要有一些誤導的填補才能更出色。就比如我之前提到過的,故意加入的飛機引擎鏡頭,才能讓后男主被吸出去沒有那么突兀。諾蘭是敘事詭計的行家,《記憶碎片》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懸疑電影之一,可能真的是工期不夠,缺乏打磨吧,等一個導演剪輯版會好很多。
影評的部分結(jié)束了,接下來,才是重點。
咳咳,對我而言的重點。
我們不聊時間鉗形戰(zhàn)術(shù),因為bug太多了,只是塑造視覺奇觀的工具而已。
就像尼爾所說的,自由意志,平行世界,太多的理論能解釋了。
我們從標題信條,tenet入手,來聊聊我腦補的全部劇情,什么是真正的信條。
首先,信條的翻譯很好,信達雅,tenet意為原則; 信條; 教義,和我們的理解沒有大出入。
信條在電影中有三層含義,或者說是兩層。
第一層是組織的接頭的暗號,或者說第二層,就是這個組織的名字與存在的意義。
第三層是男主與尼爾的信條,他們堅守的東西。
這三點結(jié)合起來,才是一整部電影背后的故事線。
我們先說一下,什么是男主與尼爾的信條。
男主的信條是很典型的,美國電影里面的英雄主義,保護無辜者,自我犧牲。
從最開始拯救劇院的民眾,犧牲自己保全隊友的操作,到后面飛機計劃關(guān)心機組人員。
尼爾拿消聲手槍槍殺印度軍火商保鏢,而男主只是弄暈他們等等細節(jié)。
但這也導致了全片中最迷惑,最糾結(jié)的部分出現(xiàn),就是男主與女主(?)-反派老婆的戲份。
感覺像是強行添加進去的特工元素橋段,亦如007中的邦女郎,亦如諜中諜中男主總是受迫害的老婆。
這部分可以說是導演為了突出男主的偉光正,是為了給某某巨星的兒子鋪路。
也可以說是敘事需要。
我認為是諾蘭的敘事需要。
尼爾的信條是什么?
全片在后期著重描寫的,就是他對時間秩序與命運法則的看重。
過去不可以發(fā)生變化,為了這個,他選擇欺騙男主,也選擇在最后義無反顧的送命,開門擋子彈。
在他看來,他的存在或許就是為了開門擋子彈。
影片的最后我們知道,尼爾是男主培養(yǎng)和招募的,也就是說,尼爾的信條,是男主后來的信條。我們也知道了,整個組織是男主后來建立的,所以這個組織的信條,就是尼爾和男主的信條。除了男主愿意在暗中維護世界和平,無辜者的安危,更是為了宿命的到來。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只有男主創(chuàng)辦信條組織的這個時間線,和男主經(jīng)歷的一切,才避免了世界遭受逆熵算法的毀滅,這是男主需要保護的事實。
為了這個世界沒有毀滅的事實,他需要做什么呢?
就像他需要殺死印度老太太一樣,需要布局,做出未來的一切。
這里我們需要無視引導悖論(Bootstrap Paradox),也就是莎士比亞悖論(可以查一查)。
我大膽的猜測,未來,就是男主領(lǐng)導的信條組織,為現(xiàn)在反派提供的一切。
時間旋轉(zhuǎn)門,逆向時間子彈等等。
目的不是確保印度軍火商說的,找齊并控制九個算法。
而是保證制造出這個不會世界毀滅的時間線。
因此,未來的男主需要全盤復原出事件來,掌控整個事件最后的辦法就是時間鉗形戰(zhàn)術(shù),及未來的男主制造事件,過去的男主解決事件,形成一個世界不會毀滅的閉環(huán)。(敵我同源)
甚至,再陰謀論一點,根本就沒有科學家制作出算法,作為無法解釋的,甚至引導悖論的算法,本身就是信條組織在這次行動中收獲的。
為了這一切的復盤,他們將算法送給了反派。(當然,這個說法過于強行了。)
這個是看《Dark》暗黑形成的腦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也是時間系的故事,很精彩。
另外,作為信條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間旅行者,知道一切的尼爾,真的這么簡單嗎?
可以說,這個時間閉環(huán)中最重要的部分,尼爾是不能出錯的。
我們忽略了一個人,Max。
女主和反派的兒子,男主最后救下的小男孩。
我認為,尼爾就是長大以后的麥克斯,是父親死亡,被母親養(yǎng)大和男主共同撫養(yǎng)長大的麥克斯。
這就是男主拯救女主和這么多感情戲的原因,因為編劇,也就是未來的男主需要一個尼爾來完成這個閉環(huán)。
所以他親手養(yǎng)大教育了一個終有一天會為他,為了信條而死的尼爾。
所以他要殺死知道小男孩和女主信息的印度老太太。
所以堅信信條的尼爾才會幫助男主,不計代價的拯救女主,也就是自己的母親。
唯一的證據(jù),就是尼爾在車上解釋了外祖母悖論,以及他與女主之間的細微交流,并不像是陌生人。
當然,這樣的猜想可能過于殘酷了,大家就全當是我的腦洞吧。
影評到此結(jié)束,如果對于時間鉗形戰(zhàn)術(shù)不是怎么理解的朋友,可以畫一畫圖,或者去玩一款叫做5D Chess With Multiverse Time Travel(多維時空旅行五維象棋)的游戲。

謝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