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琵琶女早在《琵琶行》中就看到結局。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官員,被稱為"詩仙"。他與琵琶女李師師之間的故事是一段充滿了愛情和離愁別緒的傳說。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京城發(fā)生了一起令整個朝野震驚的特大謀殺案。大唐宰相武元衡,一個主張對藩鎮(zhèn)動用兵力的官員,遭到了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出的刺客的暗殺。這一事件引發(fā)了巨大的動蕩和爭議。
與此同時,白居易作為左贊善大夫任職于長安。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大事的人,他對這起謀殺案感到義憤填膺,立即上書請求朝廷迅速捕捉兇手,以維護法紀。
然而,朝廷中的權貴們對白居易插手國事感到憤怒。他們以“越職言事”等罪名來指責他,并在皇帝面前控告他。早些年,白居易作為諫官時經常向唐憲宗提出建議,但憲宗早已對他的嘮叨感到厭煩,想要將他遠離身邊。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將白居易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盡管白居易一片報國赤誠,但卻遭到了讒言和陷害,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長安,黯然前往江州赴任。然而,他卻發(fā)現(xiàn)江州根本沒有發(fā)揮才能的機會,每天都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此瓢惨菔孢m的生活并不能徹底治愈白居易被貶官所受的創(chuàng)傷。他的委屈和失意藏在心底,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
后來的一天晚上,白居易陪著即將乘船遠行的朋友到潯陽江湓浦口送別。站在江邊,他抬頭四望,只見楓葉如火,蘆花似雪,江面上的月光蒼茫,秋風輕輕,天地間彌漫著一片凄涼蕭瑟的景象。滿懷愁緒的白居易努力振作精神,陪伴朋友登船道別。然而可以想象,他在酒宴上的情緒并不高漲。喝了幾杯酒之后,他打算起身向朋友告別。就在這時,從水面上傳來了一陣清幽高妙的琵琶聲,宛如仙樂般飄入眾人的耳中。
幾經喚醒,對面船上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中年婦人。她懷抱著琵琶,臉部半遮半掩,但她的舉止和步態(tài)已經展現(xiàn)出了她的風韻。于是,人們重新擺起酒宴,白居易向那位女子表達了對她音樂技藝的贊賞,并請求她為大家彈奏幾曲助興,不知不覺中白居易被她的美貌和琵琶演奏所吸引,深深地愛上了她。
看到白居易如此熱愛音樂,那位女子答應了他的請求,為大家用心演奏了《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等經典樂曲。她的琵琶演奏技巧純熟,指法靈活,琵琶聲音時而急切雄壯如暴風驟雨,時而溫柔幽微如私語,時而流暢婉轉如花下鳥鳴,時而圓潤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沉哀婉如水流冰下凝澀難通,時而昂揚激越如鐵騎廝殺刀槍齊鳴。樂曲中還蘊藏著淡淡的愁思和幽怨之情。
眾人沉浸在樂曲的余韻中,靜默無言。而琵琶女放下琵琶,整理衣裳起立,面帶幽怨地向眾人講述自己的身世。她原本是京城著名的樂妓,自小拜名師學琵琶,成為了琵琶藝術的高手。她的琵琶技藝和年輕時的美貌都備受贊譽,甚至使一些成名多年的樂師都自愧不如。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容顏漸漸衰老,最終只能嫁給一個商人,與他一同漂泊江湖,流落到江州。如今,她偶爾夢見過去年輕時的歡樂場景,卻總是在夢醒時涕淚縱橫、痛哭不已。
聽完琵琶女的演奏,白居易感嘆不已,她的訴說更是讓他的情感蕩漾,無法自持。他一方面對琵琶女的遭遇深感同情,另一方面,他迅速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曾經,他是金榜題名的進士,風光無限,但突然間被皇帝拋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白居易難以承受,他痛苦不堪。
白居易表示:“你的訴說真讓我感到悲戚。雖然我們之前素不相識,但我們都淪落到了天涯,命運的悲劇是多么相似??!”他請求琵琶女再為眾人演奏一曲,自己則要為她創(chuàng)作一篇新的詩《琵琶行》作為回贈。琵琶女被白居易的話感動得呆立良久,才坐下繼續(xù)演奏。
這一回,她不再注重技法、曲調,而是放縱情緒肆意彈撥,將長久以來的傷心、哀怨和苦痛盡情傾瀉在曲中。這次的琵琶聲因而比先前更凄涼悲愴百倍,使得眾人憶起了各自的傷心事,紛紛掩面抹淚。而要問其中誰哭得最厲害,那當然是自感淪落、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