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骼:開燈睡覺易致性早熟,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陪伴
近日,長沙一位家長帶著女兒前往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生長發(fā)育門診問診,原因竟是因為自家女兒才7歲,可胸部卻開始發(fā)育了,出現(xiàn)了性早熟現(xiàn)象,這可愁壞了該家長。
醫(yī)生詢問后得知,原來是女孩膽子比較小,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在她睡覺時會開盞小夜燈。而長期開燈睡覺,最終導致小女孩出現(xiàn)了性早熟。

夜晚開燈睡覺時,兒童受到過多的光線照射,大腦內(nèi)的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減少,對垂體促性腺激素釋放的抑制作用相對減弱,久而久之導致了性早熟。除此之外,開燈睡覺還會引發(fā)肥胖、造成視力損傷等。
此次事件中,家長們除了要警惕開燈睡覺給孩子帶來的危害的同時,更要重視起有關(guān)兒童的陪伴問題。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了一個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第二層、第三層分別是安全需要以及歸屬和愛的需要。
也就是說,在滿足了第一層的基本生理需要,例如食物、水、睡眠后,人們便會開始需要、甚至渴望得到安全、歸屬和愛。這樣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也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人類需要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兒童從父母懷里的一個襁褓小兒到晃晃悠悠地走路,再到獨自睡覺、獨自上學,這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成長過程。而彷徨、自我懷疑、缺乏安全感,也是這個過程中常有的困擾。
大部分人認為,相對于留守兒童,父母能陪在孩子身邊已經(jīng)是足夠幸福了。但事實上,家庭教育中,除了要給予孩子必要的身體陪伴,更重要的是注重孩子的精神陪伴。
在家長眼中,兒童年紀小,一些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煩悶可能只是在鬧脾氣;孩子總是怕黑、怕一個人獨處則被看作是膽小。可事實上,就是單純的如白紙一般的孩子,才更容易被外界所影響,且兒童年紀小,不能準確表達甚至不會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故而家長也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2019-2020)》曾指出,2020年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深受心理障礙的困擾,其中抑郁檢出率為24.6%,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
當孩子有莫名其妙的言行以及情緒出現(xiàn)時,家長們應(yīng)引起足夠的重視,安撫他們?yōu)槭滓?,但也要弄清楚這些情緒的由來。孩子突然發(fā)脾氣,與其責備謾罵,不如問清緣由,細心開導;家長在家時與其長時間捧個手機,不如抽出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玩會玩具、看會繪本;孩子一人睡覺害怕,與其給他們開盞夜燈,不如父母在床邊講個小故事,逐步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首冠智庫觀察認為,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起來,但孩子的獨立應(yīng)建立在足夠的安全感之上。相反,在幼兒時期,家長們應(yīng)滿足孩子的依賴感,對他們表達出的情感作出充分回應(yīng),這樣長大后的孩子才會真正獨立,不懼外面的風雨。
高骼:開燈睡覺易致性早熟,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陪伴的評論 (共 條)
